2020年01月23日 中国青年报
选年货 近七成受访者认为有新意最重要
86.8%受访者对自己挑选的年货感到满意
鼠年春节就要来了。不少人在抓紧时间购置年货,实体店、各大电商平台也推出了“年货节”等促销活动。今年春节你购置了什么年货?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822名在外地工作的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烟酒饮料是受访者最热衷购买的年货,接下来是服饰鞋帽和特产。68.4%的受访者认为送年货最重要的是有特色、有新意。
烟酒饮料是受访者最常购买的年货
27岁的张娇(化名)在外地工作,每年春节回家,都会给父母买衣服鞋帽作为礼物。“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他们也不缺吃喝,只是平时舍不得多花钱买衣服,我就买给他们,既实用又贴心。父母穿着我买的衣服,很开心。”张娇说,她一般会趁着电商平台的“年货节”,在网上购买基本款的衣服,但是贵一些的衣服,她还是会去商场买,“看得见摸得着,感觉更靠谱”。
来自江西的刘强,在北京已经工作了7年。每年春节回家,他都会买烟酒、北京特产作为年货,“有一年回去,我买了很多烤鸭,几乎能装满一个行李箱”。
调查显示,烟酒饮料(66.8%)是受访者今年最热衷购买的年货,其他还有:服饰鞋帽(49.7%)、工作地的特产(47.5%)、保健食品(47.5%)、日常用品(40.2%)和电子产品(38.4%)等。
75.1%的受访者会同时在线上和线下买年货,11.9%的受访者只在线上买,12.0%的受访者只在线下买,1.0%的受访者没买年货。
袁婧甯(化名)今年23岁,在一家新媒体公司工作,她给父母买了颈椎按摩仪、眼部按摩仪和脚部按摩仪作为新年礼物,还给弟弟买了一部新手机。“我都是从网上下单直接寄送到家,比去实体店买实惠,省心又省力”。
68.4%受访者认为送年货最重要的是有特色有新意
袁婧甯觉得自己很擅长挑年货,“现在商品种类、品牌那么多,只要确定好预算,每年都能不重样地买”。
调查显示,86.8%的受访者对自己挑选的年货感到满意,其中17.7%的受访者非常满意。
不过,也有受访者为选年货发愁。调查中,40.3%的受访者坦言自己会因为选年货而烦恼,怕对方不喜欢、不需要。
“我不是那种有想象力的人,每年买年货我都挺闹心的,不知道买什么好。所以每年都买最常见的,比如特产、水果、饮料,起码不会出错。”刘强说。
“虽然我用心给父母挑选了衣服,但是现在电商发展迅速,衣服之类的平时买起来比较方便,作为新年礼物缺少了点新意。”张娇说。
在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刘莎莎(化名)说,每年过年,她都绞尽脑汁地想,该给亲友带什么新年礼物回去,总觉得众口难调,“我不知道对方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担心买了送过去,人家用不上,感觉还是给红包最省心”。
应该怎样选购年货?调查显示,68.4%的受访者认为要有特色有新意,67.5%的受访者认为应该送对方需要的,44.3%的受访者认为要兼顾不同人群的喜好,27.7%的受访者认为面子上要好看,31.5%的受访者认为能体现出心意就行。
袁婧甯认为,送年货是春节表达祝福的一种方式,年货最好送得有面子、有创意,与众不同。
在刘强看来,选年货最重要的还是实用性,包装是否高大上往往不重要,对方需要的就是最适合的。“包装费用都会被算在商品价格里,包装华丽的礼物,里面的东西未必值那个价钱。比如水果,有的从外面看着很光鲜,但打开后可能会发现都是些歪瓜裂枣,更跌面子”。
刘莎莎认为,送年货要送到对方的心坎里,“年货一年送一次,如果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礼物是特别的、用心的,那就成功了”。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90后占21.1%,80后占55.8%,70后占20.4%,60后占2.6%。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园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卞立群】
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029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比2021年回落3.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5237元,比上年增长3.7%,回落5.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
点击查看详细>>调休,给人的感觉好累,像是活生生的把本来有的假期,勉强凑在一起。出行有一定的麻烦,到处是人挤人,高速上面也塞车,吃饭逛街都要排队,有点影响出行体验。
点击查看详细>>增加一天五一假期,政府机关和国营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压缩形式主义环节就能实现对工作时间的补偿,多数民营企业同样可以用提高效率解决这个问题。
点击查看详细>>丰台仲裁委作出裁决:吴某璋向银河证券支付赔偿金16.26万元,驳回银河证券的其他仲裁请求。
点击查看详细>>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多发散发等多重因素冲击,我国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稳就业、保就业,确保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点击查看详细>>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首位;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35亿美元,规模创历史新高;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60家和25家,累计分别达到891家和531家;
点击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