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1 央广网
疫情之下,餐企“三座大山”在瞬间被放大,仅有不到15%的餐企资金可支撑3个月以上。
2月18日,《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餐饮企业影响情况调研报告》火热出炉,该调研报告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与红餐网联合发布,建立在在线问卷调研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餐企在疫情背景下的生存状态以及应对措施,帮助餐饮同行从宏观角度了解行业的普遍状态,为其制定恢复阶段应对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将研究成果呈报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为其制定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此次调研总共回收2258张有效问卷,涉及到餐企营运多个角度的问题,包括:春节期间运营状况、疫情造成的损失和信心影响、餐企对抗疫情采取的措施、餐企对复工营业以及未来发展的预判、餐企希望得到的扶持和帮助等方面的问题。
调研餐企性质以民企为主(占比92.6%),企业营收规模以1000万以下为主(占比69.1%),企业用工人数以50人以下为主(占比56.7%)。从门店类型看,超过一半为街边店,占比55.9%,商场店占比21.5%;从企业经营品类来看,中式正餐占比高达60.9%,其次为简快餐连锁、火锅、小吃等。
仅有不到15%餐企资金可支撑3个月以上
餐饮行业本就背负着“三座大山”——房租、人工、原材料成本,而如今这场疫情更是瞬间把这样的难题放大。
对于当前餐企面对的主要困难 ,80.2%调研餐企反映是营收大幅减少,导致门店租金压力、人力成本压力、食材成本压力这三座大山成为最大的问题。
餐企能够生存下去最关键的就要看现金储备,严峻的疫情将绝大多数餐企的现金流截断,从本次问卷调研的反馈来看,受访餐企现金储备情况普遍让人担忧。
也就是说,如果继续停业且找不到资金来源,37.8%的餐企就可能在3月因为资金断裂而面临倒闭危机。
而现金能够撑到1-3个月的餐企也只有47.6%,足以支撑3个月以上的仅为14.6%。
木屋烧烤创始人隋政军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疫情过去,消费者平复心理,重新在外就餐、聚餐至少要到3月底甚至4月底,我们同业间交流,按照目前的经营状况,能够撑到4月底的餐饮企业微乎其微”。
房租成为最大压力,62.4%餐企租金完全无减免
新冠疫情爆发于春节期间,餐企把大量现金投入到春节前的工资奖金发放,以及春节期间的食材和物资储备中。门店运营虽然停摆,但是大多数门店依然要承担房租、水电、人力等固定开支。
疫情爆发之初,以万达为代表的多个商场管理方相继发起减租免租支持餐饮的行动,受到了餐饮群体的普遍好评,然而从本次调研的反馈来看,能借助减租免租渡过难关的餐企仍然是极少数。
调研显示出人意料,居然有高达62.4%餐企反映租金完全无减免。 可见对于餐企来说,租金减免覆盖面非常有限,而且力度并不大,跟餐企面临的现金压力相比仅能缓解燃眉之急。
而在调研餐企最希望得到的帮助中,呼声最高的一项也是物业租金减免,82.4%的调查餐企都勾选了这项。
就业问题与社会稳定必须高度关注
在复工时间的预估上,绝大多数餐企都表现出希望尽早复工的意愿。54.1%餐企把预计复工的时间安排在2月11-29日。实际上,距离2月底已经越来越接近,而复工潮却尚未到来,这直接关系到整个行业信心的恢复。
随着复工一推再推,第一季度的时间也已所剩无几。面对“第一季度门店增减情况”,46.3%的餐企表示将会“保持现状”,而其余53.7%的餐企则表达出不同程度的关店意愿,其中关店数量比例相对集中于10%到30%,其比例为14.4%。值得关注的是,有12.2%的餐企选择关闭90%以上,意味着这部分餐企已经萌生退出行业的意愿。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餐饮行业会不会发生大规模的减员?面对“预计第一季度用工增减情况”,明确表示会减员的餐企高达63.9%,其中选择适度减员的比例为42.0%,而选择大幅减员的比例为21.9%。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就曾表示,西贝目前有2万员工,每月员工工资需支付1.56亿元,此外还有员工食宿等固定支出,使得餐企现金流承压较大。
实际上,餐企的责任不仅是餐饮本身,更是4257.61万个餐饮人以及背后的无数个家庭,其社会责任极为重大。(根据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昆明学院共同发布的《餐饮产业蓝皮书: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2019)》,在2017年,餐饮业贡献了4257.61万个就业岗位,其中传统餐饮企业3000万个,互联网餐饮服务企业357.61万个,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企业900万个。)
借用贾国龙的一句话:“你要知道餐饮业三四千万的就业,把这些人都推到社会,那是什么光景?”
“延迟支付各类费用和款项”最紧迫
面对现金短缺的问题,43.0%调研餐企选择了“延迟支付各类费用和款项”。可见,如果现金紧张的问题解决不好,餐企非常有可能将危机向周边传导,形成连锁反应,把产业上下游一起拖入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以出品调整、运营改进、创新营销等方式提高盈利水平”以34.1%的选择比例位列第二,反映出很多餐企在面对危机挑战时重视修炼内功、勇于自救的态度。
本次疫情给餐饮业最大的警醒就是现金流的重要性。同样面对疫情危机,已经上市的海底捞、九毛九等餐企的压力相对轻松,充分体现出资本市场赋予企业的稳固现金流和抗风险能力。在疫情爆发不久的2月6日,文和友获得了加华资本旗下基金投资近亿元人民币,也成为近期餐饮业的热点事件。
而一些餐饮人也开始重新考量资本力量对于餐饮生存的加持,就如一直宣称不上市的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也开始改口,会重新评估西贝上市。
“完全停止营业”给餐饮人带来心理恐慌
对于问卷中“门店所在地区受疫情影响的严重程度”一题,有68.6%的餐企认为自己门店所在地区受到疫情影响的严重程度在平均水平以上,其中48.0%的受访餐企选择了非常严重。
这一方面反映出疫情对餐企经营活动确实产生了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折射出餐企对疫情影响的主观感知和判断,表明疫情正在诱发在全行业中不断蔓延的恐慌心理。
根据本次调研,在2020年的春节期间,79.3%餐企选择了用“完全停业”(包括停止外卖)的方式寻求止损。
外卖一度被认为是餐企弥补春节期间线下营收损失的重要手段,然而数据显示,就算在坚持销售外卖的餐企中,外卖给其带来的收益也并不明显。根据春节期间开展外卖业务的餐企反馈,65.8%的餐企外卖营收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减少”。
整体上,99.2%的餐企都承受了不同程度的营收下降,其中更有80.0%餐企反映“基本无营收”。
从以上可以看出,今年春节期间全国餐饮行业基本停业、基本无营收是普遍的情况,而餐饮业又是高度依赖现金流的行业,经营被迫“急刹车”极大地打击了餐企的经营信心,直接导致到其对于未来发展的负面情绪和恐慌心理的蔓延。
据测算,仅2020年春节期间的餐饮收入损失约为3200亿,加上后续停业对应的房租、人力、水电等刚性支出成本,以及消费者抱以等待、观望等消耗的时间成本,显然餐饮行业距离回归常态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
报告预估餐饮行业此次恢复元气可能需要半年时间,针对2020年的不利开局和谨慎预测,餐企应该制定更加现实的两个目标,“生存目标”以及“战略目标” 。
“生存”必定是餐企当下第一要务,需要重新梳理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实现内外联动,尽最大力量让自己活下来;而从长远的“战略”来看,则要认清“剩”者为王的现实,坚持成本领先的原则,避免好高骛远,学会冬泳、甚至冬眠,苦练内功,进一步提高在逆境中生存的能力。
编辑: 方永磊
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029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比2021年回落3.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5237元,比上年增长3.7%,回落5.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
点击查看详细>>调休,给人的感觉好累,像是活生生的把本来有的假期,勉强凑在一起。出行有一定的麻烦,到处是人挤人,高速上面也塞车,吃饭逛街都要排队,有点影响出行体验。
点击查看详细>>增加一天五一假期,政府机关和国营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压缩形式主义环节就能实现对工作时间的补偿,多数民营企业同样可以用提高效率解决这个问题。
点击查看详细>>丰台仲裁委作出裁决:吴某璋向银河证券支付赔偿金16.26万元,驳回银河证券的其他仲裁请求。
点击查看详细>>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多发散发等多重因素冲击,我国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稳就业、保就业,确保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点击查看详细>>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首位;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35亿美元,规模创历史新高;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60家和25家,累计分别达到891家和531家;
点击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