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2020春招难:超三成企业裁员、投简历数量降八成

2020春招难:超三成企业裁员、投简历数量降八成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20-02-24    浏览次数:

2020-02-24                  燃财经原创


作者 | 苏琦


编辑 | 魏佳


“金三银四”的春招季,如今变成了一场薛定谔的招聘季。


疫情冲击之下,对于企业来说,解决“人”的问题和“钱”的问题同样紧迫。


根据调查,30.4%的企业表示将会减员缩编,还有29.68%无法为员工按时发放薪资。复工首周的招聘职位数量同比下降71.66%,缩减严重。本该“一年之季在于春”的春招季,被疫情按下暂停键,现在大约有17%的人宁愿拿着基本工资也不敢贸然跳槽。


有HR告诉燃财经,自己大年初二就收到了求职简历,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求职者的急迫,但疫情发生后,公司招聘计划停止,连原来年前定好的口头offer都被取消。


正在招人的企业也没有觉得轻松,因为简历投递数量同比减少了83.35%,且有些求职者抗拒线上面试的方式,希望等到复工之后再做当面的沟通,无形之中面试流程被拖长。另外,现在很多学校还没有定具体的开学时间,实习生岗位也难招到合适的人。


当然,疫情来临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物流、医疗健康与教育培训行业“逆风而上”,招聘需求上升。一些提供视频面试工具的企业也迎来用户数量激增,技术实力、服务质量、精细化运营等方面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考验因素。


复工第一周,招聘职位数量下降七成

“大年初二那天,我就收到了求职者发来的简历。当时我意识到,今年招聘市场的形势会很严峻,求职者很急迫。”北京一家公司的HR王佳告诉燃财经。


按照原计划,王佳所在的公司在节后将招聘十名员工,她原本已经和一些求职者约好节后面试,但疫情发生以后,公司决定暂停招聘,连一些有过口头意向的候选人也被卡住无法入职。


疫情之下,保证现金流成为企业的第一要务,停止招聘则成为老板们的第一步。这也反映在数据上,根据智联招聘的调查,30.4%的企业表示将会减员缩编,还有29.68%无法为员工按时发放薪资,无影响的企业仅占17.81%。另外,惨淡经营下,降薪、合同违约风险、裁员也成为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10.64%的受访企业面临着破产或倒闭的风险。


招聘职位的数量则出现断崖式下降,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复工第一周(2.3-2.7)的招聘职位数较2019年同期下降71.66%。在招聘规模上,超过一半的企业将增员需求控制在10人以内,招聘人数在30人以上的企业主减少至四分之一。


疫情之下,小微企业受到的冲击更为严重,根据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2020年春节后十天,10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对于新增人才的需求骤减61%。这些小微企业是城镇就业的主力军,贡献超过50%的岗位需求,缩招背后即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智联招聘CEO郭盛对燃财经表示,目前整体的人才市场压力较大。从企业端来看,实行裁员的企业数量高于积极招人的企业数量,裁员的企业数已经占到了30%以上,但仍在积极招人的企业只占20%-25%。


据他观察,往年,春节之后应该是一个非常旺盛的求职季。现在来看,情况完全变了,大概有17%的人不敢贸然跳槽。


投简历的人变少,线下岗位求职者不愿线上面试

当然在疫情期间,也有一些企业在逆势招人。据郭盛介绍,在复工后第一周,平台型的餐饮企业例如美团、饿了么以及KFC等,在大量招收送餐人员。另外,线上教育培训企业的招人需求也非常旺盛,包括技术人员以及销售人员都有很大需求。


那么,这个时候,招人是不是会变得更加容易呢?


答案未必如此。智联的数据显示,和企业端相比,求职者端的反应更为直接,简历投递数量同比减少了83.35%。因此整体职场竞争指数(求职者简历投递数/企业招聘职位数,时间周期为当周工作日)为7.8,较去年的13明显下降。


位于杭州的母婴行业公司亲宝宝正处于大规模招人中,其创始人兼CEO冯培华告诉燃财经,由于亲宝宝的业务主要在线上,加上业务发展良好,只要物流恢复之后,就不会受太多影响。公司的招聘计划在年前就已经定好,Q1的整体规划是继续招聘五六十位正式员工,三四十位实习生,期待在疫情结束后的流量反弹中加速发展。


尽管亲宝宝的招聘团队每人每天都要筛选出30份左右的简历向业务部门推荐,初试一天得有十几场,但和以往相比,亲宝宝收到的简历确实少了很多,特别是线下岗位,比如说质检、线下拍摄的岗位等。


据该公司招聘主管Skye分析,这一方面有疫情造成的人员活动限制原因,也有候选人本身的刻板印象问题。


Skye和团队也开会分析过这个问题,“线下岗位的候选人,他们对于招聘或者说面试的印象更多还是停留在线下,所以当我们联系他时,对方的第一反应是你们什么时候复工,我可以过来面试。对于线上面试的邀请,不少人直接拒绝,认为纯线上的沟通不是特别深入,还是希望等到复工之后再做当面的沟通。”


另外一个受影响比较大的群体,是即将毕业的实习生,因为现在很多学校还没有定具体的开学时间。


“这个岗位我们最近被放了很多次鸽子,学校没开学,他实际能够提供的实习时长本来就没几个月,因为疫情往后延,时间被压缩得更短,那些无法云入职的岗位候选人,就取消了实习计划。”Skye称。


实习生放鸽子背后,反应的是这届应届生求职难的困境。疫情之下,预计今年上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应届生新增岗位规模同比降幅49%,百人以下小微企业的应届生需求同比降幅达到60%。


从行业来看,除房地产外,其余行业大类的新增应届生需求全线下降。其中,广告/传媒、汽车行业的应届生需求跌幅超过65%。近两年应届生关注度最高的五大行业:互联网、金融、房地产、专业服务和消费品行业,新增应届生岗位平均降幅达到35.7%。


线下面试和视频面试将长期并存

疫情之下,远程办公、线上面试成了新刚需。不少HR称,线上化、视频化面试一定是未来招聘的新趋势。


疫情期间,不少招聘网站诸如智联招聘、BOSS直聘、猎聘等都上线了视频面试等新功能,还有很多HR会选择直接在微信群进行视频面试。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专业的视频面试企业正在爆发。目前,提供专业在线视频面试产品的企业主要有两类:专业在线面试(笔试)提供商,包括海纳视频面试、赛码网;智能化招聘管理系统,包括Moka、北森。前者主打企业对外招聘,后者主打HR团队内部沟通管理。


海纳视频面试在2019年10月上线了1.0版本,同步面市的还有小程序。最近,其客户数量暴增,目前已经有超过2000家公司用户。为了更好的体验,团队专门抽调人力于2月初推出了APP版本,上线后团队的技术人员几乎每两天就得发一个迭代的版本。


海纳视频面试背后的群星科技是一家30人规模的初创企业,去年3月成立,其创始人梁公军告诉燃财经,当时决定要做视频面试的判断其实很简单,因为5G马上要来了,一定会给视频在各行各业场景下的应用带来变化,其中在招聘行业的应用就是面试。


“只不过我没想到是在疫情爆发的情况下迎来用户激增。”梁公军称,一些招聘网站也在提供视频面试的功能,但面试本身要做好很不容易,越是专业的场景,尤其是偏商务的专业场景,越需要专业的工具来打穿打透。他认为,海纳视频面试有一些差异化优势。


首先,整个招聘的流程特别长、环节很多,需要HR、候选人和面试官之间来回沟通,很容易混乱无序。海纳视频面试能够对整个面试流程做自动的通知和推进。其次,微信群没法做权限分层,海纳能提供多人招聘团队的权限管理和协同推进,并且对候选人的数据进行自动存档、统计和分析。最后是面试录像,多人面试时无需所有面试官到场,主面试官到位以后,就立马可以开始面试,其余面试官可以看录像进行辅助判断和评估。


据Skye介绍,亲宝宝之前有部分岗位就是线上面试,主要是社群运营之类的线上工作,“这次疫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倒逼我们所有的岗位都要进行线上面试,跑通所有流程。”她说。


为了节省内部很多信息流转的沟通成本,亲宝宝使用了Moka招聘系统。“之前我们收到简历要发给业务部门,业务部门筛选完之后再给到我们反馈,我们安排面试之后还要和他们沟通时间,一旦需要调整时间还得再沟通。这些琐碎的沟通在系统里就可以协同,还能做信息的留存和备份,在远程办公的时候非常有优势。”Skye称。


不过,线上面试也存在着一些天然的劣势。Skye介绍,对于一些公司比较看重的岗位,经过三四轮面试之后,战线被拉长。如果在线下,半天时间就能解决,线上因为协调不开,就要变成好几天,这会给候选人带来一些观感上的不适。为此,团队对一些岗位的招聘流程做了缩减或者合并。


在智联招聘CEO郭盛看来,视频本身是一个长期的风口,但是视频面试未必是风口。企业通过视频进行面试,肯定是希望尽可能多的了解求职者,希望知道求职者和企业有没有非常好的化学反应。但视频面试由于是远程,很多丰富的信息可能就无法捕捉了,这是对视频面试的一个巨大的阻挠。


他认为,在这个特殊时期,企业没有选择,只能做视频面试。面试本身是一个传统行业,在未来,面试一定还是视频和线下互相结合的状态。


企业应提前做准备,要在晴天修屋顶

除了招人,怎样用人也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


这次疫情来得突然,很多企业没有这样的应急经验,更谈不上提前准备。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人”的问题有时候比“钱”的问题还要复杂。这次疫情,对雇主的更大考验在于管理的内功。


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付勇告诉燃财经,就他最近接触的企业来看,抛开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不谈,很多中型企业的现金流撑不过两三个月,今年一年公司的效益能否撑得住,目前公司人员如何安排,成了企业主最头疼的事。


面对疫情造成的冲击,不少企业向政府发出了求助信号。


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1月24日就疫情下的劳动关系问题发布通知,表示企业在经营困难下,可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岗位,以降低失业风险,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


付勇建议,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每周至少休息一天。北京等地出台了灵活用工政策,允许企业综合调剂使用年度内的休息日。确有困难的企业经过必要的程序,可以考虑从现在开始调剂年度内的休息日,按照相关规定,休息日不算工资。从2月份开始往后算,2020年大概还有80多天的周末,按一半计算,理论上还有40多天的休息日可以调剂,之后再按照做6休1的方式调剂休息。通过这种方式,或许能够让企业再坚持一个月。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灵活调休,社保也不能断。付勇提醒,根据国务院及人社部最新政策,免征中小微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免征期限不超过5个月;医疗保险单位缴费部分还需正常缴纳,确有严重困难的,可以申请缓缴,缓缴期限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职工个人缴费部分还需正常缴纳。


一些公司在付勇的建议下正在进行内部的压力测试,针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做紧急预案。那些提前就做好准备的公司,抗风险的能力就比较强。


他为有些客户提前做了员工手册,里面设置了自动降薪制度,在公司碰到行业不景气或者业务严重受挫的情况,可以跟工会或职工代表沟通降薪,从高管到基层员工按由高到低的不同比例进行降薪。此次疫情的突发,也可以被包含在内。


“这样做会更加人性化,提前有规章制度依据,将沟通成本前置,现在降下来的工资等业务恢复可以再补回去。但如果没有提前走过民主程序的这种自动降薪制度,紧要关头临时出一个,让企业跟员工去达成协商一致可能就比较困难。”付勇称。


对于未来的走势,郭盛认为,2020虽然有很多不确定性,但眼光放远一点,很多问题都是能够解决的。目前来看,疫情并没有出现二次爆发,终究只是长线里面的小波折,不用把它想得太过复杂,大多数企业都能挺过去。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