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6 民航资源网
民航资源网2020年4月15日消息: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在线办公就是当下最热的领域之一,除了在线会议,云签约、线上发布会成为不少企业的选择。这是否意味着,未来企业间的商务出差旅行会越来越少,甚至消失?
从数据上看,事实并非如此。日前,中国最大的商旅管理公司之一CTRIP宣布,即将于4月23日举行线上发布会,正式发布一年一度的《2019-2020中国商旅管理市场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在今年的内容中,白皮书特意增加了有关疫情影响的调研,从目前透露出的内容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商务旅行市场,今年市场增速虽然放缓,但超过8成企业主仍然看好疫情后的企业差旅发展。
这意味着,对商务人士们来说,出差依然很重要。
82%企业主看好未来差旅市场
实际上,在疫情之前,全球商旅市场2019年的发展脚步已然放缓。
CTRIP白皮书调研显示,在全球经济承压、贸易争端、制造业缩紧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2019年全球商旅支出仅增长3.1%,这是经济危机以来的最低增长率。作为全球最大商务旅行市场,中国2019年差旅支出增速同样放缓,降至5.9%。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商旅业不确定性迷雾浓厚,差旅支出出现首次负增长已经无可避免。
为了帮助企业穿越全球不确定性“迷雾”,揭示未来差旅全新“生存法则”,近日,CTRIP携手国内领先调研和媒介研究机构CTR,持续走访100多位旅游和商旅业内专家、近9000位差旅负责人及财务负责人,及20000余位一至四线城市高频商旅出行人士,完成了今年的商旅白皮书,并将于4月23日首次以线上直播的形式正式对外发布。这也是自2017年以来,CTRIP连续第四年发布差旅行业白皮书。
“疫情危机影响下,商旅行业面临着种种挑战,很多公司延迟复工,并且减少或取消非必须的差旅。今年2-4月旅行业的’冷冻’已经可以看到,但这一影响是阶段性的、暂时性的,并没有改变中国商旅行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携程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携程商旅CEO方继勤预测。
疫情带来消极影响,但实际的市场情况似乎并没有那么糟。通过《疫情影响下的企业差旅现状》调研显示,仅有5%的企业表示2020年差旅预算会减少,对未来更多还是乐观,近60%的企业认为随着市场逐渐回暖,差旅业务将逐渐恢复并稳步增长。
在广州和全球各地都设有工厂的美国时装企业Otabo的CEO表示,新冠病毒大流行以来,公司只能用电话和视频会议来作为原先差旅的补充,“一旦可以开始出差,能让我们的团队同处一处的时候,我们就会这样做的。”相信这也是很多企业主的想法。
行业大咖全方位解读中国商旅未来
2016年,中国已经超越美国,确立了全球最大商务旅行市场地位。
在即将发布的白皮书中,权威调查的数据继续佐证商旅这一万亿级细分市场的潜力,尽管疫情带来深刻影响,但这一市场的竞争态势还未及红海,更未到衰落之时。
在今年的白皮书中,CTRIP除了重点增设“疫情对企业及商旅行业影响”的相关分析,还包括了“全球及中国商务旅行市场”、“企业差旅管理概况”、“商旅出行人士图鉴”、“2019-2020商旅出行大事记”、“商旅未来趋势解读”五大内容板块。
CTRIP近日曾多次对外界表示,疫情将带动差旅行业增速逻辑的转变,差旅行业将由单纯的线索项目增长以及价格导向的市场竞争,向技术能力保障下的产品能力和服务能力驱动增长转变,以及保证自身安全和服务质量的资金能力。对此,在4月23日直播当天,CTRIP将邀请多位大咖,结合全新发布的白皮书进行更详细的阐述和分享。
届时,方继勤除了亲自坐阵线上直播间,分享其对于TMC行业的趋势分析和疫情时代的新生态思考,还将阐述新趋势下差旅行业蕴藏的新型增长逻辑。CTRIP市场及平台负责人赵祥翔也将对白皮书每一板块的精华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和呈现。
此外,凯悦HYATT酒店集团中国区销售负责人夏如、飞常准民航旅客服务测评总监王智勇、首汽约车快捷出行事业部合作负责人唐致远,也将分别从酒店、民航、用车角度开启“头脑风暴”,探讨疫情给差旅行业带来的全新改变。
(责任编辑: HN666)
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029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比2021年回落3.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5237元,比上年增长3.7%,回落5.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
点击查看详细>>调休,给人的感觉好累,像是活生生的把本来有的假期,勉强凑在一起。出行有一定的麻烦,到处是人挤人,高速上面也塞车,吃饭逛街都要排队,有点影响出行体验。
点击查看详细>>增加一天五一假期,政府机关和国营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压缩形式主义环节就能实现对工作时间的补偿,多数民营企业同样可以用提高效率解决这个问题。
点击查看详细>>丰台仲裁委作出裁决:吴某璋向银河证券支付赔偿金16.26万元,驳回银河证券的其他仲裁请求。
点击查看详细>>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多发散发等多重因素冲击,我国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稳就业、保就业,确保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点击查看详细>>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首位;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35亿美元,规模创历史新高;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60家和25家,累计分别达到891家和531家;
点击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