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2日 经济日报
2020年一季度的就业市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影响。国家统计局4月17日公布的就业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229万,同比减少95万人。4月21日,BOSS直聘发布《2020一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报告显示,一季度市场新增人才需求同比下降24.4%。进入3月之后需求迅速恢复,到3月底,人才需求同比降幅缩窄至17.1%,3月的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回升至121万。一季度全国平均招聘薪资为8609元,同比增长2.8%,扣除价格因素之后实际下降2.0%,为8206元。
小微企业人才需求占比回升
作为社会经济的毛细血管,百人以下规模的小微企业稳定提供着超过50%的就业岗位,然而其人才需求占比在2月降至45.6%,部分疫情较为严重的省份甚至降至30%,就业市场较为稳定的新增需求主要来自千人以上的大型企业。截至3月底,百人以下小微企业的人才需求占比已回升至51.5%,同比降幅收窄至两个百分点以内。尽全力帮扶中小企业求生存,将是二季度稳就业的关键。
随着疫情转好,求职者数量和活跃度快速提升,一季度的人才市场整体呈现为供大于求,不同规模企业受到求职者的关注度差距显著减小。报告显示,2020年一季度,0-20人规模的微型企业人才吸引力指数由2019年的0.6左右提升到0.82;而人才吸引力指数最高的万人以上规模企业,人才吸引力指数为1.20,优势差距由一倍以上缩减至50%左右。
在线与公共服务行业最受青睐
2020年一季度,由于需求收缩以及求职者集中开始活跃的时间段延后,各行业的人才吸引力指数同比普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以及提供必需公共服务的行业,人才需求恢复速度普遍较快,这一现象也体现在求职者端。2020年一季度,人才吸引力指数前五位的行业为:IT、互联网、在线教育、交通/物流和医疗/制药。在巨大外部性冲击之下,长线公共价值行业的发展空间愈发凸显出来,技术的升级、业态的调整和创新,都预示着这些行业人才需求的进一步增加。
此外,人才吸引力指数最高的十个岗位发生“颠覆式变化”,蓝领岗位占据一半,而长期霸榜的互联网前沿技术类岗位无一上榜。春节后,31-45岁的活跃求职者比例同比增幅最为显著,41-45岁的求职者比例增长超过2倍,并且以中年蓝领为主。返城务工困难、企业暂时无法复工、原有岗位已不再保留等种种原因,都制约着中年农民工再次获得工作机会。农民工一直是重点就业群体,今年这个群体的稳就业目标面临更加复杂和严峻的挑战,职业技能培训和针对性转移就业等措施的落实都十分重要。
疫情期间,物资运输成为生命线,货运司机紧缺,平均月薪提升到9444元,吸引了大量求职者,其人才吸引力指数也跃居第一位。而同样入围的生活服务业岗位,如餐饮学徒、导游、保姆等,境况则大为不同。目前,餐饮、家政、旅游等行业仍未实现完全复工,一季度人才需求降幅均超过六成。大量暂时无法上岗的从业者涌入求职市场,造成生活服务业人才吸引力指数的假性升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生活服务业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吸纳了大量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的岗位转移能力相对不强,对劳动收入依赖性高。消费需求的恢复程度是帮助中小企业生存的一大关键因素。
哈尔滨、乌鲁木齐吸引力指数首上榜
自BOSS直聘研究院2018年发布人才吸引力指数以来,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首次齐聚前四。过去两年中始终位列三甲的杭州本季度后退一位,和广州并列第四位。人才吸引力始终位列前十的武汉由于不幸成为疫情中心,和海口并列第15名,但指数下降幅度在可控范围内。
2020年一季度,人口流动态势的变化为二三线城市带来了机会。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哈尔滨、乌鲁木齐的人才需求水平相对稳定,但人才供给出现了显著增长,让两座地理位置较为偏远,长期处于人才外流状态的省会城市首次入围15强。
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疫情客观上限制了人员流动,而从职业安全角度出发,求职者跨区域流动的意愿也明显回落,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人才在内部流动的比例都有明显提升。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人才的内部流动率均突破了96%,京津冀城市群人才内部流动率也高达94.2%。
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029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比2021年回落3.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5237元,比上年增长3.7%,回落5.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
点击查看详细>>调休,给人的感觉好累,像是活生生的把本来有的假期,勉强凑在一起。出行有一定的麻烦,到处是人挤人,高速上面也塞车,吃饭逛街都要排队,有点影响出行体验。
点击查看详细>>增加一天五一假期,政府机关和国营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压缩形式主义环节就能实现对工作时间的补偿,多数民营企业同样可以用提高效率解决这个问题。
点击查看详细>>丰台仲裁委作出裁决:吴某璋向银河证券支付赔偿金16.26万元,驳回银河证券的其他仲裁请求。
点击查看详细>>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多发散发等多重因素冲击,我国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稳就业、保就业,确保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点击查看详细>>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首位;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35亿美元,规模创历史新高;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60家和25家,累计分别达到891家和531家;
点击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