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2 和讯名家
震惊 全球1/6年轻人失业 世界正面临生存危机
国际劳工组织27日发布数据称,受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此前有工作的18至29岁年轻人中,大约每6人中就有1人失业。此外,能继续工作的年轻人的工作时间也减少了23%,43%继续工作的年轻人收入减少。其中,美洲情况最为严重。4月份美国失业率升至14.7%,为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高值;巴西5月前两周失业保险理赔人数为504313人,相比去年同期激增了76.2%。巴西央行行长罗伯托·坎波斯·内托表示,巴西失业率可能会超过15%。
虽然说,新冠疫情的影响,是导致全球年轻人失业的主要原因、直接原因,但是,世界经济变得如此脆弱,疫情能够如此轻松地在全球爆发,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成为疫情的重灾区,可能不仅仅是疫情的严重、病毒的厉害,还有疫情防控的问题,以及世界经济面临的非市场化和客观性因素。
要知道,全球经济在没有遭遇新冠疫情前,就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不仅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迟迟不能消退,经济复苏效率极其低下,而且贸易保护和单边主义不断加剧,导致有所起色的全球经济再度受到严重冲击和影响,使金融危机的影响很难消除。新冠疫情爆发后,有的国家又不积极采取措施,防控疫情,避免疫情暴发,而是用甩锅的方式,试图推卸责任,不做防控的相关准备工作,导致疫情失控下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和影响。
如果说疫情只是全球经济衰退,失业人数大增的导火索的话,反全球化、贸易保护、单边主义才是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失业人数大增的炸药,是真正的危险因素和危害元素。如果这些东西不消除,不能有效改变,世界经济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失业现象将更加严重和难以收拾。
年轻人大量失业,带来的不只是失业保险等方面的压力,更是社会稳定方面的压力。年轻人无事可做,就难免无事生非,就会引发许多新的社会矛盾。特别是已经组成家庭的年轻人,有可能因此而妻离子散,有可能会议婚姻破裂,有可能使恋爱双方出现感情纠纷,有可能导致其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还可能导致其对前途失去信心和希望。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疫情在全球的划算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南美已经成为疫情的重灾区,特别是巴西,已经成为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确诊病例国,且按照巴西的医疗条件和防控能力,如何控制好疫情、尤其是病例死亡,是一道难题。也正因为如此,疫情还有可能进一步的蔓延与扩散,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进一步扩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失业会更严重,年轻人失业人数也会进一步增多。
对今天的世界来说,“发展”已经变成一个有点遥远、有点模糊、有点生僻的词,而“生存”则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熟悉、越来越离每一个人、特别是年轻人近的词。如果经济发展到今天,科技已经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空间越来越窄的情况下,人类却要为生存而奋斗,不能不说是莫大(博客,微博)的讽刺。而讽刺的背后,则是人类自身对自己的折磨与伤害。
不错,疫情来自于自然,是大自然传染给了人类病毒。但是,疫情能够产生如此大的杀伤力,会让这么多人失去工作,可能就不仅仅是病毒的厉害,而是人类自身出现了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人类不能很好地反思,不能认真地寻找自身的问题,可能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因为,失业只是一种表象,一种看似意想不到,实质必然会出现的结果。要知道,把本可以让全球经济更好的供应链等割断,本身也是一种反人数行为,是不想全球经济发展的行为,是不想让全球每一个人都过上幸福生活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不消除,又怎能去与病毒抗争呢?全球经济又怎么能够不衰退呢?全球的年轻人,也包括其他人群,又怎么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呢?
所以,面对疫情让1/6的年轻人失去岗位,且有可能比例更高,需要的不只是关注,而是反思,是对工作行为的反思。毕竟,年轻人可以更多地为良好的前途奋斗,但决不能为生存而烦恼。如果这个世界连给年轻人生存的空间也越来越小了,那这个世界还有多大的优越性可言呢?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谭浩俊。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029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比2021年回落3.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5237元,比上年增长3.7%,回落5.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
点击查看详细>>调休,给人的感觉好累,像是活生生的把本来有的假期,勉强凑在一起。出行有一定的麻烦,到处是人挤人,高速上面也塞车,吃饭逛街都要排队,有点影响出行体验。
点击查看详细>>增加一天五一假期,政府机关和国营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压缩形式主义环节就能实现对工作时间的补偿,多数民营企业同样可以用提高效率解决这个问题。
点击查看详细>>丰台仲裁委作出裁决:吴某璋向银河证券支付赔偿金16.26万元,驳回银河证券的其他仲裁请求。
点击查看详细>>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多发散发等多重因素冲击,我国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稳就业、保就业,确保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点击查看详细>>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首位;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35亿美元,规模创历史新高;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60家和25家,累计分别达到891家和531家;
点击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