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9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6月28日电 近日,智联招聘发布《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人才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以来海南省的平均招聘薪酬逐季升高,2020年第一季度达到8810元/月。医疗类行业高薪揽才,相关行业平均招聘薪资均在万元左右。
房地产招聘需求占比收缩,海南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报告》指出,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行业虽然一直是海南省人才需求量最高的行业,近几年来随着“全域限购”等政策的不断管控,以及购置商品房需求的结构性演变,房地产行业招聘人数占比从2018年第一季度的22.70%收窄至2020年第一季度的19.75%。与之相关的物业管理/商业中心行业变化更为显著,招聘需求占比由2018年第一季度的7.03%下降至两年后的1.1%。
《报告》指出,招聘需求规模扩张的行业以教育/培训/院校最为亮眼。2018年第一季度海南的人才需求占比为4.6%,如今稳步扩张至2020年第一季度的14.52%。招聘的具体岗位中,中小学教师占比突出,与近年来强调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导向不无关系。
《报告》还指出,海南省2020年一季度招聘需求TOP20行业的就业景气程度上,娱乐/体育/休闲行业以6.01的CIER指数在2020年第一季度列居首位。除了医疗与教育行业以外,景气指数大于1的行业还有中介服务(2.58)、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2.56)、基金/证券/期货/投资(2)、互联网/电子商务(1.56)和计算机软件行业(1.17)。这些行业覆盖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领域,对政策红利反应迅速。
人才吸引力提高,有意赴琼发展外地人才四年增长68%
《报告》显示,海南省人才流入的速度有所提速,反映人才流入规模变化趋势的外地求职者规模指数在2018年起色明显,达到1.12,2019年的求职者规模指数为1.68,表示向海南省投递简历的外地人才在四年增长68%,且从增幅上看到人才流入的规模变化加速明显。
《报告》显示,海南吸引海归求职者规模指数以2016年为基数,连续两年略有波动后在2019年达到了1.92,近乎翻倍。海归求职者最向往城市以海口与三亚为主,2019年两座城市分别吸引了36.04%与25.18%的海归求职者。
《报告》还显示,海南与粤港澳地区形成良性人才互动。在2019年海南省外地求职者中,14.28%来自广东省,12.53%来自于北京。近年来媒体多有报道“候鸟一族”从东北地区到海南置业、安居,从人才流动上看,东北三省有辽宁、黑龙江2省位于海南省外地求职者来源地Top10,辽宁排名第3位,黑龙江则位于第8位。
海南一季度平均招聘薪资8810元/月,医疗行业高薪揽才
据《报告》披露数据,2019年以来海南省的平均招聘薪酬逐季升高,2020年第一季度达到8810元/月,与全国平均水平(8821元/月)相近。行业方面,基金/证券/期货/投资行业的平均招聘薪酬为13065元/月,高于全国的12286元/月。对金融行业来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以及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创新政策,无疑是全面推动行业开放和发展的宝贵时机。
另外,海南省医疗相关行业不光人才需求大,平均招聘月薪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医疗/护理/美容/保健/卫生服务、医疗设备/器械、医药/生物工程2020年一季度的平均招聘薪资分别为11318元/月、10782元/月、9202元/月。2020年初,“海南多家公立医院百万年薪‘抢人’”的新闻大热之后,海南省继续以“三万岗位人才招聘计划”发起全球人才召集,在首批年薪30万元乃至百万以上的岗位分布领域中,医疗行业名列其间。
《报告》最后总结,海南目前仍存在产业结构倚重房地产、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有待发力,以及相应的人才结构相对单一、缺乏技术类人才等问题。加之长期以来存在的高校、医院等公共资源匮乏等问题,海南在持续提高人才吸引力方面还需做出更多努力。(中新经纬APP)
(责任编辑: HN666)
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029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比2021年回落3.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5237元,比上年增长3.7%,回落5.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
点击查看详细>>调休,给人的感觉好累,像是活生生的把本来有的假期,勉强凑在一起。出行有一定的麻烦,到处是人挤人,高速上面也塞车,吃饭逛街都要排队,有点影响出行体验。
点击查看详细>>增加一天五一假期,政府机关和国营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压缩形式主义环节就能实现对工作时间的补偿,多数民营企业同样可以用提高效率解决这个问题。
点击查看详细>>丰台仲裁委作出裁决:吴某璋向银河证券支付赔偿金16.26万元,驳回银河证券的其他仲裁请求。
点击查看详细>>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多发散发等多重因素冲击,我国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稳就业、保就业,确保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点击查看详细>>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首位;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35亿美元,规模创历史新高;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60家和25家,累计分别达到891家和531家;
点击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