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全球银行业:裁员超10万人 多家国际银行重启裁员计划

全球银行业:裁员超10万人 多家国际银行重启裁员计划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20-06-29    浏览次数:

2020-06-29                   券商中国


全球银行业裁员潮仍在蔓延。多家外资银行曾承诺在疫情期间不裁员,但经济低迷、低利率环境影响银行收入,外资银行重启裁员计划成为意料之中的事情。


近日,汇丰银行重启了3.5万人的裁员计划,以削减45亿美元的成本,并冻结几乎所有外部招聘。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这已经不是外资银行首次提及降薪或裁员,今年上半年的疫情或加剧这一情况。5月份,德意志银行成为首家恢复因疫情而暂停裁员计划的主要银行。


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以来,包括德意志银行、意大利裕信银行、巴克莱银行等众多国际银行累积披露裁员计划超过7.7万人,若加上此次汇丰银行的3.5万人裁员计划,全球银行业计划裁员规模已超过10万人,外资银行降成本的态势尤为明显。


在全球大型经济体实施QE乃至负利率的背景下,疫情防控效果明显、投资回报率较高的中国内地市场对于外资银行有着不小的吸引力,自去年7月以来,国内金融业改革开放政策不断出台,加上国内金融科技的高速发展,外资银行扩大在华业务布局或成为未来趋势。


全球银行计划裁员超10万人


去年仅打算裁员4000人的汇丰银行,如今以3.5万人的计划裁员规模超过计划裁员1.8万人的德意志银行,在计划裁员规模上位居第一位。


据彭博社统计,2019年全球有50多家银行宣布裁员,计划裁员人数77780人,创下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欧洲银行是裁员重灾区,各银行已披露的计划裁员规模达6.35万人,占裁员总数的82%左右。


具体来看,裁员规模排名前十的银行分别是:汇丰银行3.5万人、德意志银行1.8万人、意大利裕信银行8000人、桑坦德银行5400人、德国商业银行4300人、巴克莱银行3000人、阿尔法银行3000人、比利时联合银行2100人、法国兴业银行2100人和凯克萨银行2000人。


值得注意的是,汇丰银行曾在今年2月份宣布2022年前进行大规模重组,首次提出裁员计划,但不久后暂停。


当时,汇丰控股表示将削减1000亿美元资产,缩减投行规模,并将改革美国及欧洲业务。汇丰控股集团行政总裁祈耀年曾表示,这个计划的重点是汇丰银行的聘雇人数将在未来三年内从23.5万人缩减至接近20万人。


根据汇丰银行2月份宣布的重组计划,未来将合并私人银行和理财业务,减缩欧洲股票业务,并缩小在美国的零售网,以期减少45亿美元成本。


在多年低利率环境和不可预测的市场给收入带来压力之后,节省成本对欧洲银行业尤为重要。


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份,德意志银行成为首家恢复因疫情而暂停裁员计划的主要银行。该行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泽温(Christian Sewing)已表示在未来30个月内再裁员1.2万人,预计多数裁员将发生在德国,同时启动了一项自愿退休计划。


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福尔克斯·兰道估计,欧元区银行每年因负利率政策损失约80亿欧元。北欧银行首席执行官卡斯珀·科斯库尔将其描述为“一个实际上正在扼杀欧洲银行业参与者的危险环境”。


在全球银行业裁员潮蔓延的同时,也有部分外资银行给予了员工不裁员的承诺,值得注意的是,裁员潮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中国地区业务受影响较小。


在美国,摩根士丹利曾提出裁员1500人,但因为顾虑到疫情期间员工对工作的担忧,已承诺今年内不会裁员;花旗集团下令停止执行此前制定的裁员计划,并宣布对年薪低于6万美元的雇员发放1000美元现金,这部分雇员大约有7.5万人,在花旗员工总数中占比接近40%。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表示:“中国是汇丰集团重要的战略性市场。未来,汇丰将继续在业务、服务、人才和技术等各方面增加对内地市场的投入。”


与汇丰银行相似,在亚洲拥有重要业务的渣打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券商中国记者,“目前公司没有裁员计划,只有正常的人事调动。”


“受疫情的不利影响,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外资银行容易出现裁员的情况。”中国银行香港金融研究院经济研究员丁孟向记者分析,“但可以看到此次裁员主要还是外资银行内部的业务调整,比如汇丰银行会削减亏本或者不增长业务的人员,长期来看属于正常的业务调整。”


降成本削减交易业务


据路透社援引汇丰银行高管人员信息,此次汇丰银行大部分裁员可能发生在环球银行和资本市场部(Global Banking and Markets,简称GBM),该部门被认为是集团内精英部门,主要负责投资银行及交易业务。


在汇丰控股今年一季度的财报指出,2019年全年环球银行和资本市场业务的商誉减值达39.62亿美元。公司列账基准收入下降5%的原因为环球银行和资本市场的估值调整录得不利变动,以及制定寿险产品业务受到不利市场影响。


“投资银行业务要求企业要反应迅速,要求会把握交易机会,并且内部有灵活的机制。”汇生国际融资总裁、协纵策略管理集团创始人黄立冲向记者分析,“在金融市场急速变化的今天,汇丰银行的投行业务和环球资本市场业务缺乏竞争力,加上疫情影响,营收不佳可能是首先被裁撤的原因。”


“外资银行在机制上很灵活,有的业务不赚钱或成本高就会进行削减,未来这个业务好了可以再重新招聘扩张。”丁孟指出,很多交易是可以数字化技术或由人工智能代替来降低成本的,也有很多业务本身没什么发展潜力,比如近几年的大宗商品交易业务。


目前关于汇丰银行是否真的裁撤投行业务人员尚无定论。丁孟表示:“核心逻辑在于哪些业务有利润就加人手,反之则裁减人员。对于很多外资银行来讲,投行属于核心岗位,也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少部分调整可能存在,大幅度裁撤并不现实。”


投资银行和证券交易业务向来是外资银行利润最为丰厚的业务,但由于市场环境严峻、客户交易活跃度下降加之成本较高,这类业务的人员在此轮裁员潮中可能首当其冲。


投资银行业务是德意志银行此次改革的重点之一,这个核心业务一度占德意志银行收入的半壁江山。在此次重组计划中,德意志银行将缩减投资银行业务的规模,退出全球股票交易业务,恢复持续盈利能力和增加股东回报。德意志银行曾表示在2022年之前将人员总数降到7.4万。


今年3月,瑞信银行首席执行官托马斯·戈特斯坦(Thomas Gottstein)表示,该行不会因疫情而裁员。但是,他为将来的裁员计划打开了一扇门,他表示该行在摆脱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后,从中期来看将需要更少的员工,网上银行的兴起将导致分支机构数量的减少。


为应对客户交易降温的局面,花旗银行已在去年裁减100名固定收益和股票交易部门人员,接近该部门总人数的10%;巴克莱银行计划裁员的3000人中,一部分是固定收益部门的人员,通过在全球削减成本缓解市场部门盈利下滑的趋势。


一位香港投行从业人员表示,目前香港的券商业务越来越不好做,很多小型券商的股票交易部门甚至缩减到只有1~2个交易员,市场气氛不好,股市低迷,一些金融机构已经在缩减成本过冬。


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指出,近年来,由于管理成本居高难下,裁员成为银行的管理手段。发达国家银行业成本收入比普遍处于较高水平,2018年主要大型银行的成本收入比达到60%左右。缩减员工规模成为降低管理成本的重要手段。


上述《报告》还指出,部分大型银行的员工人数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连年下降,如花旗、汇丰、苏格兰皇家银行、巴克莱、意大利裕信银行等。一部分大型银行的员工人数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如摩根大通、美国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德意志银行等。


“缩减”背后加强科技投入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外资银行在提及裁员降低成本的同时,不少也表示要利用科技手段,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


除汇丰银行以外裁员规模最大的德意志银行,已计划部署用机器人代替1.8万人裁员计划中的部分员工,帮助德银从战略上缩小规模。


德银较早的在中国布局金融业务,去年9月,在上海成立名为“Blue Water Space金融科技空间”的创新中心。


6月17日,外资银行开泰银行在深圳设立的全资科技类公司,也是今年在深圳市成立的第一家由外资银行发起的金融科技公司。主要开展业务包括设计和建设信息技术系统、研究有利于数字银行和数字经济系统的新技术和业务模式,研制和测试原型产品,为银行和客户提供新型金融科技服务。


恒生中国方面给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近日推出直销银行服务,客户可通过移动端网页或微信小程序实时开立II类人民币结算账户,在APP办理相关金融服务。


今年2月份疫情期间,恒生中国接近98%的交易通过电子银行渠道进行;手机基金业务交易量相比2019年月均数据猛增176%;其他零售及财富管理产品的电子银行的交易量占比也达到了历史新高。


花旗银行的报告指出,2015至2025年间,银行雇员将减少30%,且下跌速度会由近些年的每年2%上升到3%。FinTech正在影响未来银行业的经营模式——未来银行机构可能会更多专注在咨询和顾问业务,而非交易业务。


中国银行研究院的报告指出,成本效率将成为未来银行业转型关键。在利息收入受宽松政策侵蚀,非利息收入不振的背景下,银行从收入端“发力”的空间较小。从成本管控上改善利润成为危机以来全球银行业的普遍策略。


具体来看,银行业将进一步加大裁员和薪酬制度改革,降低人事费用,该费用能够占到银行非息费用支出的50%以上;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和使用,通过渠道网点电子化转型,降低物理网点的运营成本,通过监管科技的使用,降低监管合规成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副主任王刚指出,外资银行所处阶段与中资银行不同,不过上述的战略转型也能给中资银行带来一定思考。他认为,在我国银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银行业不能一味追求综合化发展、进行扩张,尤其对于中小银行,要根据自己现有资源,聚焦更适合自身发展的业务领域。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