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2019届大学生:金融人才需求大跌18%

2019届大学生:金融人才需求大跌18%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20-07-09    浏览次数:

2020年07月09日                       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2019届大学生就业大数据:月入5440元,计算机专业领跑,金融人才需求大跌18%,就业绿牌和红牌专业高考生们快收好


2019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5440元,保持持续增长趋势,计算机类专业的薪资最高;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比例继续增长,一线城市则继续下降,“逃离北上广”现象依旧;教育是吸纳本科毕业生最多的行业,而金...


7月9日,MYCOS《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2020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和《就业蓝皮书:2020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正式发布。


报告显示了一系列2019届大学本科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新趋势:2019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5440元,保持持续增长趋势,计算机类专业的薪资最高;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比例继续增长,一线城市则继续下降,“逃离北上广”现象依旧;教育是吸纳本科毕业生最多的行业,而金融业吸纳就业大幅下降。


2019届本科毕业生月入5440元,计算机类专业领跑


报告显示,2019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5440元,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外,与2015届相比,五年来本科生起薪涨幅为23.6%;高职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4295元,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外,与2015届相比,五年来高职生起薪涨幅为15.7%。


其中,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等本科专业毕业生薪资较高,2019届平均月收入分别为6858元、6145元、5899元;铁道运输类、计算机类、水上运输类等高职专业毕业生薪资较高,2019届平均月收入分别为5109元、4883元、4763元。


2019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最高的学科门类是工学(5809元),最低的是历史学(4592元)。2019届高职毕业生月收入最高的专业大类是交通运输大类(5043元),最低的是医药卫生大类(3803元)。


(2019届大学毕业生月收入排前10位的主要专业类 单位:元)

从近三年月收入增速来看,本科护理学类、音乐与舞蹈学类月收入增长最快,与2017届相比增长率分别达到21.1%、20.8%,高职食品药品管理类月收入增长最快,与2017届相比增长17.6%。


从毕业中期看,本科专业类中计算机类专业月收入持续稳居榜首,工作五年月收入达到13790元。另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电子信息类专业在工作三年和五年的月收入排名均进入前五,月收入优势明显。高职专业类中,毕业三年后铁道运输类、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专业月收入优势明显。


2016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后从事“互联网开发及应用”职业类的月收入最高,为11025元,高出半年后从事该职业类的本科毕业生(5679元)5346元,涨幅比例为94%。


2016届高职生毕业三年后从事“互联网开发及应用”职业类的月收入最高,为8362元,高出半年后从事该职业类的高职毕业生(4285元)4077元,涨幅比例为95%。


报告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就业市场对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等专业相关人才需求旺盛,其薪资优势进一步体现。


珠三角地区人才吸引力较强


报告显示,2019届大学毕业生在长三角地区就业的占比(本科:25.8%,高职:22.9%)最高,其次是珠三角地区(本科:21.0%,高职:20.4%)。


结合各地区本科院校毕业生实际占比和2019届在本地区就业毕业生占比综合来看,珠三角地区人才的吸引力较强,其次是长三角地区。而东北地区、中原地区人才吸引力较弱。


(各经济区域毕业生实际占比、在本地区就业毕业生占比情况)

报告指出,各地区高教资源分布情况影响毕业生实际占比,毕业生流入更能体现地区人才吸引力。经济较发达、城镇化进程较早、产业布局较为完善的地区就业机会更多、人才吸引力更强,珠三角地区毕业生流入较多。


新一线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杭州就业满意度第一


报告显示,本科毕业生选择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5届的22%上升到2019届的26%,而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5届的26%下降至2019届的20%;高职毕业生选择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5届的17%上升到2019届的23%,而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5届的19%下降至2019届的15%。


另外,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2019届本科毕业生中,外省籍占比从2015届的28%上升到2019届的38%,与一线城市(平均68%)差距在逐渐缩小。


在主要的新一线城市中,在杭州就业的2017~2019届外省籍本科毕业生占比最高,其次为天津、苏州,均超过一线城市中的广州。 


(在各城市就业的2017~2019届本科毕业生中外省人占比)

报告显示,2019届本科毕业生在一线城市的就业满意度(72%)略高于新一线城市(68%)。上海是本科生就业最满意的城市,其次是北京;新一线城市中,在杭州、天津、宁波、南京、苏州就业的毕业生满意度较高,不输于部分一线城市。


(在各城市就业的2019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

报告认为,新一线城市就业机会多、生活成本相对一线城市较低、更易落户等优势对本地和外地人才均有强大的吸引力,正不断追赶以往在人才方面占据绝对优势的一线城市。


教育业是人才需求增长热门行业


报告显示,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比例最大的行业类是“教育业”,就业比例15.9%,同时与2017届相比增幅也较高,为8.2%。


具体来看,在“教育业”的就业增长主要是“民办中小学及教辅机构”(2019届就业比例:7.6%)、“公办中小学教育机构”(2019届就业比例:6.1%)的需求增长,较2017届分别增长20.6%、7%。


2019届高职毕业生就业比例较大的行业类是建筑业,就业比例11.1%,教育业位居第二,就业比例7.8%。与2017届相比,到“教育业”就业的高职生比例增幅也较高,为20%。


具体来看,在“教育业”的就业增长主要是“教辅及培训机构”(2019届就业比例:2.9%)、“幼儿与学前教育机构”(2019届就业比例:2.5%)的需求增长,较2017届分别增长26.1%、19%。


2019届本科毕业生从事最多的职业类是“中小学教育”,就业比例:10.1%,与2017届相比增幅为6.3%。


报告认为,中小学扩招及社会家庭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释放,将加速教育行业对高质量人才需求的增长。2020年包括线上教辅在内的线上教育迎来发展机遇。


金融相关职业社会需求明显减少


报告显示,201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最多的职业类是“中小学教育”(10.1%),其后是“财务/审计/税务/统计”(7.7%)、“行政/后勤”(6.9%)、“互联网开发及应用”(6.0%)等。


在2019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10大职业类中,与2017届相比,人才需求增幅较大的是“建筑工程”“中小学教育”“互联网开发及应用”,分别增长了11.3%、6.3%、5.3%;人才需求降幅较大的是“金融(银行/基金/证券/期货/理财)”“医疗保健/紧急救助”“媒体/出版”,分别下降了18.6%、10.5%、9.5%。



(2019届本科毕业生从事的10大主要职业类的就业比例上升、下降情况 单位:%)


数字化人才需求增长不断释放


报告显示,近年来毕业生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的比例持续升高,2019届本科毕业生中任职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比例为8.9%,仅次于教育业。


从职业来看,毕业生从事互联网开发及应用(6%)、计算机与数据处理(5.7%)类职业的比例较高。


在就业区域方面,泛珠江三角洲、泛长江三角洲、泛渤海湾三大区域经济体是数字化人才的主要就业地。2019届从事互联网开发及应用和计算机与数据处理类职业的本科生中,在这三大区域经济体就业的比例分别为29.7%、27.5%、19.0%。在就业城市类型方面,有74%的数字化人才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就业。


医学专业毕业生从医比例持续上升


报告显示,医学本科生从医比例从2015届的87.4%上升到了2019届的91.5%,医学高职生从医比例从2015届的85.7%上升到了2019届的89.0%。


从就业所在地区来看,医学生到中西部从医的比例也持续增加。其中,医学本科生到中西部从医的比例从2015届的41%增长至45%,医学高职生到中西部从医的比例从2015届的53.3%增长至56.9%。


毕业五年后当教师“幸福感”最强


报告显示,近三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稳中有升(2019届本科:68%;2019届高职:66%),而同届毕业生随着工作时间增长,其就业满意度也随之提升。


2014届本科生毕业五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74%,较半年后(62%)提升了12个百分点;2016届高职生毕业三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67%,较半年后(63%)提升了4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本科生毕业初期在政府及公共管理就业满意度最高,毕业五年后在教育行业就业满意度最高;高职生毕业初期在运输行业就业满意度最高,毕业三年后在教育行业就业满意度最高。在制造相关行业及采矿业就业的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度一直相对较低。


就业绿牌与红牌专业


报告显示,2020年本科就业绿牌专业包括:信息安全、软件工程、信息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20年高职就业绿牌专业包括:铁道机车、铁道工程技术、社会体育、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物联网应用技术。


绿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


值得注意的是,本科的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艺术,高职的社会体育连续三届是绿牌专业。行业需求增长是造就绿牌专业的主要因素,连续绿牌说明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持续较好。


2020年本科就业红牌专业包括:绘画、音乐表演、法学、应用心理学、化学。


2020年高职就业红牌专业包括:法律事务、语文教育、烹调工艺与营养、小学教育、导游。


红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红绿牌专业反映的是全国总体情况,各省区、各高校情况可能会有差别。


值得注意的是,本科的绘画、音乐表演、法学、化学,高职的法律事务、语文教育连续三届是红牌专业。这与相关专业毕业生供需状况、人才培养是否与社会需求匹配有关。


研究生和高职扩招带来教育回报


报告显示,本科生国内读研比例从2015届的13.5%上升至2019届的15.2%,高职毕业生读本科的比例从2015届的4.7%上升到2019届的7.6%。


学历提升带来的教育回报随着时间延长而显现。以读研人群为例,2014届本科生毕业五年内获得研究生学历人群月收入为10408元,明显高于未读研人群的9683元,其就业满意度为79%,也明显高于未读研人群的73%。



报告认为,以研究生扩招、专升本扩招及高职扩招为代表的相关政策的出台,不仅将进一步缓解就业压力,更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与发展奠定基础。高水平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是中国产业链稳定发展的“承重墙”。


据介绍,报告基于麦可思公司2020年度的大学毕业生跟踪数据而撰写,反映的是社会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大学生就业信息的跟踪评价结果。麦可思公司自2007年以来,每年对毕业半年后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研究,从2010年开始,连续十一年对之前跟踪过的全国2006~2016届大学毕业生进行毕业三年后的职业发展跟踪,从2019年开始,对此前进行过毕业半年后、三年后跟踪评价的大学毕业生进行五年后的第三次跟踪评价,建立了2006~2019届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数据库。


在2019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中,全国本科生样本为12.6万,高职生样本为14.8万。


(作者:王峰 编辑:林虹)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