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高校毕业生就业调研:本科人均1.87个就业机会 混合专业竞争力上升

高校毕业生就业调研:本科人均1.87个就业机会 混合专业竞争力上升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20-07-16    浏览次数:

2020年07月16日                        新浪财经综合


  原标题:高校毕业生就业调研:金融学专业不香了?混合专业背景竞争力上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高考结束,如何填报志愿成为考生头等大事。随着经济、就业形势的变化,热门专业的座次也在发生变化。


  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财经类大学在招生推介中,超高就业率和高薪酬行业就业率成为这些名校的“广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这些高校201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大多在95%以上,有的学校甚至过半毕业生集中于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等高薪行业。


  金融学专业曾颇受高考状元们偏爱,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变化,金融业求职和金融学专业填报一起势弱。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MYCOS发布的近三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现,近三届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月收入虽然同比保持增长,但距离当届月收入第一名专业的差距却在拉大。同时,进入毕业生月收入前50名的金融类职业的数量也在逐年减少。


  摆在2020届及之后金融学毕业生面前的形势可能更为严峻,疫情已经深深改变了金融行业的服务型态及消费方式,未来,低门槛的银行柜员、放贷员等职业需求或将进一步减少,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结构在加速变化。


  本科人均1.87个就业机会


  财经类名校在就业市场仍很有竞争力。


  上海财经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朱红军近日介绍,“我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在人才市场上常常受到用人单位的追捧。”以2019届毕业生为例,就业率高达96.3%,另据统计,本科毕业生人均获得1.87个就业机会,硕士为2.76,博士为2.29,全体为2.49。


  近年来,中央财经大学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定在97%左右。中央财经大学本科生招生办主任程丽芳介绍,该校毕业生金融行业就业比例在50%左右;就业单位集中在国有企业,比例近六成;就业地区以北京、江浙沪地区、广东为主,其中在北京就业比重稳居六成左右。


  西南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则广泛分布于“一行两会”、六大国有银行、普华永道、平安、华为等为代表的银行、证券、保险、会计师事务所、IT技术公司等企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屈代洲介绍,“学校毕业生行业流向呈现以金融相关行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为主,多行业并进的多元化趋势,就业层次较高。根据第三方评价公司调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92%以上的同学从事与本专业对口或相关联的工作。”


  然而,金融行业的就业竞争已经极为激烈。在香港名校读了金融学硕士,毕业后留在香港一家金融机构工作的刘然(化名)说,“投行、投资、研究这些前台业务部门的竞争十分激烈,有些公司指明只要‘清北复交’毕业生,而且理工科复合背景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纯金融背景的学生存在劣势。”


  金融业毕业生收入增长放缓


  “近年来金融机构的招聘要求比之前更高,相应地水涨船高,就业竞争就越来越激烈。”刘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然而,近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金融(银行/基金/证券/期货/理财)”职业类的人才需求下降了18.6%。


  人才需求下降的同时,金融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在下降,突出表现在收入增速变缓。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了麦可思研究院过去3年发布的报告,发现2014届、2015届、2016届本科毕业生工作三年后,在金融行业的月收入分别为8642元、8930元、9085元,虽然保持增长且每年都高于同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收入,但三年来比平均收入高出的部分却逐年减少。


  根据上述报告,2017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前50个职业中,金融行业有7个,分别为银行信贷员、融资专员、个人理财顾问、金融服务销售商、贷款顾问、证券和期货销售商、银行柜员;在2018届毕业生中,融资专员、贷款顾问、证券和期货销售商就跌出了前50,到了2019届毕业生,证券经纪人也退出了前50名。


  因为金融学专业与金融机构就业较为对口,金融行业收入降速也连累了金融学毕业生的收入。


  2017届-2019届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工作半年后的月收入虽然保持增长,但与同届月收入第一的专业的差距,却越拉越大。比如2019届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月收入为5753元,比第一位的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少1557元。


  而且,工作时间越长,金融学专业毕业生与高收入专业毕业生的差距越大。比如2016届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工作3年后的月收入是8995元,比同届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少2601元。


  “我的同学去金融机构的求职意愿下降,主要是因为热门岗位不怎么招应届生。比如基金、投行都倾向于社招,对应届生最好的情况是有明确的名额,实习三个月后经考核留用,但很多时候学生是在不知道有没有名额的情况下实习,不确定性很大。”本科和研究生均是金融学专业的罗珊珊(化名)说,她目前在一家银行工作。


  管培生越来越难做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金融行业的就业结构带来了重大影响。


  西部一个地级市的中国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工作人员介绍,疫情发生后,这个四线城市金融机构的线下业务受到限制,线上业务则增长明显。比如今年前两个月,线上开户数量增长42%,线上个人信贷业务增长75%,通过银行网点购买个人理财产品下降55%。


  “由于线下客户快速转化为线上客户,倒推金融机构的业务转型,比如银行进一步增加了自助智能化设备的投放,提升一站式服务能力。”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银行业务的转型又改变了从业人员职能,以及对就业的吸纳。“比如大量银行柜员转为了营销人员,工作职能从在柜台里面办理业务变为走出柜台,或者走进社区做销售。”他说。


  “国有银行省市分行的管培生一般需要从柜员做起,有些同学可能不愿意去。而且近两年省分行的管培生也普遍要求硕士学历,由于竞争激烈,收到的简历质量越来越好,说明这两年找工作的确不太容易。”罗珊珊说。


  但整体上,金融行业吸纳毕业生就业不会萎缩,并且有研究显示,金融业的集聚做大有利于社会整体就业。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杨芸等人基于2008-2017年安徽省16个地市数据,近日完成的研究发现,金融产业集聚与就业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其中银行业集聚程度对就业水平的影响程度最高。金融集聚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双向发展,从而改善就业状况,降低失业率。


  金融科技的兴起也在提升金融行业就业。近日,中信证券、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都发布了大量信息科技类校招岗位。


  但对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来说,这是个喜忧参半的消息。“其他混合背景的学生正在进入金融行业,他们可能在很多岗位求职上比较有优势,比如法律、计算机、数据分析等。”罗珊珊说。


  “纯金融背景的学生面临竞争劣势,所以我周围的同学,有些本科学了金融研究生就转专业去了互联网。”刘然说。


  (作者:王峰,刘名再 编辑:林虹)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