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大中型企业:仅有不到一半为员工提供年金和补充养老保险

大中型企业:仅有不到一半为员工提供年金和补充养老保险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20-09-24    浏览次数:

2020-09-24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姜鑫  “企业为员工提供补充医疗保障是主流,对补充养老的重视和投入尚处于初级阶段。”9月23日,在第三届中国医养保险高峰论坛上,泰康保险集团委托NIELSEN(中国)调研的《中国企事业员工医疗养老保障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对大中型企业补充保障做出了上述总结。


作为全国首份对企事业单位员工医疗、养老保障现状进行调研的报告,《白皮书》基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湖北、河南、山东与四川等地区的大中型企业及员工的调研数据,对养老保险体系二三支柱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白皮书》显示,在今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员工健康需求持续高涨。众多被调查企业表示,在经营受到影响的状态下也会持续投入员工保障,21%的被调查企业愿意在未来1到2年增加对员工医疗保障的投入。


《白皮书》调查显示,97%的大中型企业已为员工搭建不同程度的企业补充层保障,年人均保费为2123元;70%的企业将补充保障延伸到了员工家属,其中对员工子女的覆盖率最高,达59%。


医疗保障是主流


从保障类型来看,为员工提供补充医疗保障是主流,对补充养老的重视和投入尚处于初级阶段。《白皮书》发现,仅有不到一半的被调查大中型企业为员工提供年金或补充养老保险。此外,企业为员工投保意外险的比例最高,占比75%;其次为重疾险与医疗险,占比分别是58%和57%;寿险覆盖率相对最少,占比仅为31%。


从不同企业性质来看,央企、国企、事业单位在养老金方面表现突出,而外企、合资企业在意外险、重疾险与寿险的配置上优于其他性质的企业。例如,外企为员工投保重疾险的占比67%,国企和民企此项占比分别为57%、50%。民企除了意外险以外,其他险种的覆盖水平相对较低。


补充保障与实际需求存差异


对企业来说,为员工搭建医养保障体系不仅是一份社会责任,更能帮助企业合理规避用工风险,提升员工的满意度与敬业度,使企业在人力市场上获得足够的竞争力。但从现状看,有44%的企业认为员工对企业提供的医养保障感知度低,同时,企业提供的补充保障和员工的实际需求有较大差异。


补充保障不足是员工主要担心的问题。《白皮书》显示,仅有27%的员工认为目前国家与单位提供的保障能满足需求,且这种认知在各个年龄段都存在。保障类型不匹配也是调查显示的突出问题,企业更倾向于提供意外险,但员工本人和家庭对重疾险的需求更大。


《白皮书》指出,在员工医养保障需求激增、补充保障感知度和获得感双低的情况下,企业可优先考虑搭建员工自选福利保障体系,充分发挥企业规划引导作用,撬动员工补充第三支柱个人保障,最大限度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保障需求。


北京大学教授锁凌燕在《白皮书》中表示,发达国家的企业健康方案中,企业提供三到五种较好的健康管理计划给员工选择,员工可以享受企业补贴,个人支付一部分。我国《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也提到,要完善筹资分担和调整机制,均衡个人、用人单位、政府三方筹资缴费责任,优化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结构。因此,企业搭建员工自选福利保障体系,不仅是政策所向,也是内部激励员工、增强公司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白皮书》针对员工自选福利的调查数据显示,56%的被调查企业已搭建了员工自选福利保障,在尚未搭建员工自选福利保障的企业中,也有23%明确表示出尝试意愿。


《白皮书》称,由国家基本保障、企业补充层保障、个人补充层保障构建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中,企事业单位不仅是第二支柱的付费主体,也在第一支柱和第三支柱发挥着代收代缴、规划引导的重要作用,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在第一支柱层面,我国目前已搭建起基本覆盖全民的基本社会保障网络,而第二、第三支柱尚有较大发展空间。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