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全球:5年内不跳槽的95后 只6%愿意继续为雇主工作5年以上

全球:5年内不跳槽的95后 只6%愿意继续为雇主工作5年以上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20-10-28    浏览次数:

2020-10-28                       手机新浪网                 


10月20日,Deloitte发布「2020Deloitte千禧一代年度调研」,调研于2019年年底访问了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18400名“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年轻人,包括来自中国的800名受访者。2020年年初,因为新冠疫情的爆发,德勤针对13个国家和地区的9100名受访者进行了二次调研,作为对此前调研结果的补充,也更反映了疫情对年轻人带来的影响。


调研结果显示,工作和职业前景是导致受访者感受到压力和焦虑的最大原因,其压力和焦虑程度显著高于疫情之前,尤其是Z世代。


“千禧一代”,Millennials,指的是出生于1983年-2000年期间的人。“Z世代”,指的是1995年-2009年期间出生的人,即95后。


调研中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数据是,中国的Z世代,即95后,对「教育、技能、培训」的关心程度,从疫情前的第三位(26%),疫情后一跃成为第一位(30%)。


鉴于95后大部分要么是正在求学的学生,要么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职场新人,这些年轻人关心教育、技能、培训的比重提升,也证明了在疫情的影响下,就业市场并不是很乐观。


另一项调研数据证实了这个现象:在疫情前,有30%经常感到有压力的中国Z世代受访者认为工作和职业前景是他们的最大担忧,而在疫情之后的调研中,这一比例大幅上升至57%。


在焦虑和压力倍增的情况下,95后年轻人的工作的不稳定性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调研显示,有62%的Z世代受访者打算在两年内离职,而愿意为当前雇主继续工作5年以上的,只有可怜的6%。


每次跳槽都希望是最后一次


95后真的爱跳槽吗?说实话,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不停换公司啊?


绝大部分95后都不是为了跳槽而跳槽。毕竟,如果有一份薪资、发展前景、工作内容都过得去的工作在手,干嘛要急着走呢。


频繁跳槽不光很累,而且名声还很差。可有时候生活就是这么有戏剧性,明明不想换工作,但跳槽经验却比谁都丰富。


50、60年代出生的长辈中有很多人都是一份工作做到退休,一生安稳而幸福,因此他们大多看不惯95后的小辈们不踏实工作却成天折腾换着跳槽。


但他们不清楚的是,现在这个时代,短命的企业太多了。


@byd:“工作3年做过四份工作,一份是公司融资失败倒闭了,一份是部门取消直接被裁员了,还有两份是拖欠工资的,每次跳槽我都希望能是最后一次,可是我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如果大学毕业就开始工作,而且不考虑延迟退休的话,那么一生要工作33-38年。


而数据显示,中关村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1年,整个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3年,甚至世界五百强的平均寿命也只有40年。


就是说作为一个95后,如果在中小企业工作的话,很可能经常目睹自己单位的消亡。


即使是现在非常火热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势头也都不如从前几年迅猛,整个行业都在龙头企业都在带头下减招裁员,甚而至于被称作“铁饭碗”的事业单位都隐约传来了要精简改革的声音……


合适的工作机会很容易失去但却很难重新得到,因此没能成为“天选之子”就意味着不得不被迫加入跳槽的行列。


本来有很多雄心壮志,也觉得命运会把握在自己手里,直到被现实卷进去了,才发现人在江湖是真的身不由己。


谨慎也坚持自己的原则


企业总是在抱怨95后不好管,一言不合就辞职,然后一番高谈阔论,将“不能吃苦”“不懂奉献”的95后们踩进了泥里。


事实上,95后大部分的离职愿望都只是“想想”罢了,真正付诸实践的还是少数。


根据“90后职场人洞察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在有辞职念头的人中仅有15%的人选择了立刻辞职,而85%的人都会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慎重考虑后再做抉择,一言不合就裸辞的行为作为少数情况,很难代表整个95后群体。


大部分有辞职意向的95后都会抱着比较谨慎的态度来权衡是否要跳槽,而在这段认真考虑的时间里,任何一次激烈的言辞碰撞都可能是将不满情绪引爆的导火索。


为工作加班、付出额外劳动不是什么稀奇事,但也不是所有类似情况都可以被欣然接受。


此前看过一个小姐姐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经历:


拿着实习生一个月3000的工资却干着五份全职的工作,说好的新人却迟迟招不进来。


跟老板商谈,只得到了一张“开分公司就叫你做总监”的大饼,和一年之后可以涨薪200福利,就这样老板还抱怨她只会看钱太肤浅。


面对这样的职场遭遇以及一些严格的网友批评的声音,小姐姐很气:“95后怎么了,年纪轻轻就一定要当牛做马才能体现人生价值,不然就是怕苦怕累没担当吗?”


拿着卖白菜的钱,却操着卖白粉的心,面对这种毫无公平可言的事,小姐姐对于跳槽根本就没有犹豫。


在跳槽这件事上,只有“我忍你很久了”才是“一言不合”的真谛。


知乎上一篇文章讲一位小哥哥休息日在家睡觉,却因为没有接到临时通知并赶去公司加班而被公开通报批评,当着全单位同事的面丢脸受气。


而小哥哥的反击也大快人心:“我不是你养的狗,也不想听你画饼,想要全年随叫随到任劳任怨的实习生,麻烦您另请高明。”然后炒了领导,潇洒走人。


这些95后小姐姐小哥哥们没有想着不劳而获,也没有消极怠工得过且过,只求付出的劳动能得到匹配的收获,但愿意刻苦工作从不意味着愿意接受剥削。


遇上这种情况别问,问就是跳槽。


为了前途背水一战


如果说在小公司总能遇到钱途问题的话,有时进入了更正规的大型公司就没法回避前途的问题。


许多稳定的企业内部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有了升职的能力,却没有晋升的位置,这时如果选择等待,那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htl:“5年跳了两家,进去之前都说喜欢稳定的员工,可你真的努力工作也稳定了,他们就当你真的是‘稳定’了,然后涨工资没你,升职也没你。”


有时候跳槽就是想得到一个出头的机会,想为自己的寻找一个能升职加薪的去处,但好像总有些人看不得这些,张口就说这帮“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95后出去活该碰的头破血流。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努力奋斗去追求更好的生活是人之常情,而有能力的人匹配优秀的工作不是再合理不过了么?


Joly本科毕业于一所非名校的对外贸易相关的专业,毕业后进入了一家中等规模的贸易公司工作,成为了很多普通员工之一,但她并不满足于成为一颗小螺丝钉,在花了一年从工作中熟悉了业务、行业环境后,她就跳槽进了一家创业公司。


她跟着领导奔波世界各地谈合作、做项目,从头到尾深入参与到了公司的业务中,因为出色的业绩成了备受期待的预备领导。


但她目标在更大的平台和更丰厚的薪水上,因此一年半后她再次跳槽,成功入职了一家在上海市中心高级写字楼内的对外贸易名企,而这对她而言也未必是终点。


像Joly这样能够主动跳出舒适圈迎接挑战,为了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而主动跳槽的95后不在少数,虽然不是所有人的经历都能这样顺遂,一路上的磕磕绊绊也没法避免,但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不必顾虑太多,只管一路前行,一切自有最好的安排。


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Deloitte给最新的「千禧一代年度调研」起了个标题,叫做:「员工美好生活问题凸显,亟需企业采取行动」。


标题一语中的:95后孜孜以求的,不过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许多95后年轻人的焦虑和压力不断增加、离职倾向越来越高、对财务状况的担忧越来越多,一方面是在经济下行、学历贬值的大背景下,年轻人的竞争更加剧烈导致的客观情况,另一方面,也与企业的一些并不妥当的做法,比如推行996工作制,忽视年轻员工心理健康等有关。


95后赶上了最好的时代,却也必须面对最坏的时代。


有最丰富的从业机遇,也有最激烈的职场竞争;


有最大的发展潜力,也承受着最大的生存压力;


享受着最多的个性自由,也承受着最重的偏见束缚。


在这样的时代下,95后通过不断换工作来追逐职业理想是场风险极大的豪赌,需要清醒的头脑,严密的计划以及高效的执行。


在德勤的调研中,我们看到了95后的价值观。无论好坏,它与千禧一代、与任何一代,已经不太一样了。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作者:职问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