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上市药企高管:95位核心高管离职 近六成在任时间不足3年

上市药企高管:95位核心高管离职 近六成在任时间不足3年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20-11-12    浏览次数:

2020-11-12                       时代数据


作者|刘仲阳  来源|Datagoo


今年初,因受到疫情影响,工业制造、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相反,对于自始至终战斗在抗疫一线的生物医药行业来说,由于抗疫医药物资、新冠检测试剂、新冠疫苗研发等需求的拉动,众多医药企业因此获益,业绩成倍增长。其中不乏被专家们点名的,生产双黄连、连花清瘟以及复方板蓝根颗粒的相关企业。受种种利好影响,今年以来医药板块股价整体走高。


然而,风光之下,自有阴霾。据ASKCI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医药行业亏损总额达130.4亿元,已超2019全年亏损总额的80%。显然,疫情带火的,只有那一小部分的药企,绝大多数药企,在今年的日子都不是那么好过。


医药企业在业绩承压的同时,还需要面临汹涌的高管离职潮。据Datagoo统计,截止2020年10月31日,今年已有72家A股上市医药企业公布了核心高管(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的变动公告,涉及95人,其中包括3位公司实控人。



医药制造业变动最大


据Datagoo统计,这72家医药上市公司主要来自三个细分行业,其中,公司数以及人数最多的是医药制造企业,共计47家公司,涉及核心高管66人;其次是医疗保健行业,有14家上市公司,17位核心高管变动;再之后是生物科技行业,公司数量达到11家,核心高管变动达12名。


2


生物医药行业,特别是医药制造业公司高管的剧烈动荡,离不开近年来各类医保改革政策的推行。而带量采购政策,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2018年9月,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组织开展药品试点集中联合采购,拉开了我国医药行业整合的序幕。带量采购是指一种新的招标方式,从通过了一致性评价(即仿制药须与原研药疗效及质量一致)的仿制药对应的通用药品中筛选试点品种入选,国家组织开展药品集中采购试点。


伴随着带量采购政策落地的,是药品的大幅降价、以及医药企业销售模式的转变。过去,制药企业为将产品打入市场,需要支付大量的营销费用,而这些营销成本最终转移到了患者与医保上,医保支出也随之增加。而带量采购大幅削减了这部分费用,药品成本也逐渐回归到相对合理的水平。


在带量采购政策的影响下,医药企业过去“躺着挣钱”的好日子已是一去不复返。这些医药企业若想继续保有市场份额,就必须转变发展策略,集中开发高附加值的创新药。而在药企转型的过程中,核心高管的剧烈震荡也就无可避免。



18家药企核心高管离职2人及以上


一家公司若同时出现多位核心高管离职,必然会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据Datagoo统计,在这72家医药上市公司中,有14家药企的核心高管离职人数为2人;有3家药企的核心高管离职人数为3人,包括东北制药、海翔药业以及药企巨头复星医药;而今年核心高管离职最多的药企是“老字号”九芝堂,共有4人离职。


3



近六成高管在任时间不到3年


药企核心高管层的剧烈动荡,也能从在任时间中看出一二。经时代数据梳理,在95位离职的药企核心高管中,在任时间不超过3年的人数为53人,占总数的55.8%。


其中,在任时间最短的是号称“中药老字号”的太安堂(002433)前副总经理、代董事会秘书张叶平。4月15日,太安堂发布公告称,于近日收到公司副总经理、代行董事会秘书张叶平女士的书面辞职报告,因个人原因,张叶平女士申请辞去公司副总经理、代行董事会秘书职务。


Datagoo调查后发现,张叶平女士自今年2月份上任,再到4月份离任,任期仅有短短的2个月,且离职时间恰好在太安堂发布2019年年报之前。


4月24日下午,太安堂披露2019年年报。年报显示,太安堂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40.13亿元,同比增长21.05%;净利润0.96万元,同比下降64.53%。而在2017年~2018年期间,太安堂的净利润分别为2.90亿元、2.71亿元,已有逐年下滑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家医药制造公司,太安堂在研发费用的支出并不高:据Datagoo调查,2019年,太安堂研发费用仅有2426.15万元,相比于同类型企业同仁堂(600085)同期在研发方面投入的1.11亿元,太安堂还是显得太过“小气”;而在销售费用方面,2019年,太安堂为此支付了5.11亿元,同比增长14.5%。


不难看出,太安堂在国家实行医保改革后,并未能够转变发展策略,转而研制高附加值的创新药,而是继续加大营销方面的投入,效果自然不甚理想。而像太安堂这样“守旧”的药企,又还有多少家呢?


3



药企高管离职的真正原因


这些核心高管又是缘何离职?时代数据试图从药企的公告中找出答案。


Datagoo在对这95位核心高管工作的变动原因进行梳理后发现,因“个人原因”离职的核心高管数量最多,达到51人,超过50%,可见,“个人原因”依旧是离职缘由中的“万金油”;其次是“工作调整”,有37位核心高管的职务由此发生变动;排名第三的是“退休”,仅有4人。


Datagoo注意到,在这95位核心高管中,有25人在核心岗位离职后,仍在公司担任其他职务。其中,因“工作调整”离职的核心高管中,有21人仍在公司担任其他职务,占比超一半;以“个人原因”为由离职的核心高管中,仍有4人“坚守”。


3


虽然各家药企在公告中提到,核心高管离职多为“个人原因”,但从近年来国家对医保进行的各类改革来看,事实或许并非如此。


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中国社会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国家卫建委副主任于学军指出:从2015年到2019年底,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国家为此所需支付的医疗费用愈发庞大,医保支出负担也愈发沉重。


据国家医疗保障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基本医保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24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全国基本医保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支出208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不难发现,国家在医保支出方面的增速,已超过收入增速,支出压力不断增加。为避免医保基金出现“穿底”,医保改革也就势在必行。由此引发的公司战略调整、高管剧烈震荡,前文已有提及,此处就不再赘述。


3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尽管A股医药板块的股票价格一路上扬,但上市药企的业绩并未因此高枕无忧。今年上半年以来,在全部345家A股上市生物医药公司中,有 195 家公司营收较去年同期下降,另有167家公司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


据Datagoo统计,今年上半年,在72家核心高管变动的医药上市公司中,46家公司营收较去年同期出现下滑;43家公司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仅29家公司出现增长。相较于A股所有药企,出现核心高管离职情况的药企,其营收方面出现下滑的比例更高,受到疫情因素的影响也更大。


3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时代数据(ID:datagoo),作者:刘仲阳,设计:梁海虹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