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2 环球网
中新经纬客户端1月7日电 前程无忧发布《2020年终奖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显示,6.3%的受访者年终奖已经到位,不确定能不能领到的受访者有58.6%。金额上,近六成受访者年终奖金额占全年收入的5-10%。
据悉,本次调查截止至1月6日。受访者中,40.2%的工作年限为5-10年,3-5年有21.4%,10年以上有29.5%。职业上,近四成受访者从事技术类岗位,约两成从事运营类岗位。所处行业看,前五依次为自制造业、IT/软硬件服务/电子商务/互联网、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教育/培训/科研/院校和餐饮/娱乐/旅游/酒店/生活服务。
受访者月薪(税前)主要集中在“10000元及以下”(47.3%)、“10001-15000元”(34.8%)和“15001-20000元”(12.5%)三个档位。工作所在地占比最大的是上海,有18.8%,其次是北京(13.4%)和广州(11.6%)。
职场人对年终奖整体预期降低
据《报告》,6.3%的受访者年终奖已经到位,不确定能不能领到的受访者有58.6%。有13.3%的受访者会因不满意年终奖而选择跳槽。
在表示公司会发放终奖的受访者中,66.1%的受访者预计所在企业于春节前发放。但也有13.4%的受访者表示与2020年终奖无缘。
金额上,《报告》称,通过对比2019年终奖的获取情况,职场人普遍降低了对于2020年终奖金额的预期。2019年,有41.8%的受访者的年终奖金额相当于其两个月的月薪,另有22.5%和21.4%的获得了一个月和三个月的月薪。当被问及“2020年度年终奖预计收到(或已收到)多少?”时,这三项数据分别降低了10.2%、上涨了8.9%、降低了5.1%。
除现金外,近两成受访者所在企业将实物也列入年终奖,10.8%的受访者收到了公司高管的“年终慰问信”,7.6%的则获得了公司股票、期权等形式的非现金奖励。
对于年终奖的考核标准,《报告》提到,有56.7%的受访者选择工作业绩,有52.3%的受访者选择岗位价值,其次是入职时间、工作经验,最后是年龄和学历。
年终奖存起来成首选
对于年底的这笔奖励,要怎么花?《报告》称,选择“存起来”和“过年开销”是受访者提及最多的方式。
《报告》显示,储蓄、孝敬长辈和人情/交际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近六成受访者年终奖金额仅占全年收入的5-10%,因而不少受访者预计,过完春节后,年终奖会被用得“弹尽粮绝”。有两成受访者无奈地表示,春节长假是一年中消费最高的时段。
另有10.6%的受访者表示拿到年终奖后首先要做的是还贷、还债,还完了再去消费。由于对外部投资环境的不确定,将年终奖用于投资的受访者不足一成。
你的年终奖收到了吗?
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029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比2021年回落3.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5237元,比上年增长3.7%,回落5.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
点击查看详细>>调休,给人的感觉好累,像是活生生的把本来有的假期,勉强凑在一起。出行有一定的麻烦,到处是人挤人,高速上面也塞车,吃饭逛街都要排队,有点影响出行体验。
点击查看详细>>增加一天五一假期,政府机关和国营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压缩形式主义环节就能实现对工作时间的补偿,多数民营企业同样可以用提高效率解决这个问题。
点击查看详细>>丰台仲裁委作出裁决:吴某璋向银河证券支付赔偿金16.26万元,驳回银河证券的其他仲裁请求。
点击查看详细>>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多发散发等多重因素冲击,我国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稳就业、保就业,确保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点击查看详细>>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首位;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35亿美元,规模创历史新高;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60家和25家,累计分别达到891家和531家;
点击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