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2020年薪酬福利:1/4受访者未涨薪 20%受访者降薪

2020年薪酬福利:1/4受访者未涨薪 20%受访者降薪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21-02-09    浏览次数:

2021-02-09                    新浪财经官方帐号


来源:第一财经YiMagazine


2020年,你的工资还好吗?| 薪酬福利大调查结果揭晓


疫情给公司人带来的影响似乎并没有预想的那么糟糕,相反,有人在危机之下找到了新出路。


记者 | 王一越


编辑 | 孟佳丽


本文刊载于《第一财经》杂志2021年2月刊


2020年的波折,既在新闻头条里,也在公司人的工资单上。


李瑞文的工资干脆和疫情趋势“完美贴合”——之前,她在澳大利亚一家咖啡设备与服务供应商做着年薪约25万元的工作,原计划在2020年年初工作签证到期后回国。1月国内疫情的暴发打乱了一切,她因为疫情变化被连续4次取消机票。3月疫情蔓延至当地,她被冻薪、停职,只能靠存款维持生活,与此同时,回国的机票价格已经从2000元飙升至2万元,且必须提前两个月购买。所幸,8月李瑞文回国后,国内就业市场初步回暖,她在上海找到一份快消品公司的工作,预计年薪税前13万元。


“找到一份工作再说,我先不挑了。”李瑞文其实对薪资并不满意,但当下的她必须先养活自己,同时在物色更好的机会。


即使安稳待在国内,涨薪其实也属“奢侈”。过去10年,涨薪难已经成为某种“常态”。根据CIIC的数据,从2011年开始,国内整体调薪率呈现下滑趋势,从2011年的11.8%到2020年的6.4%。


由《第一财经》YiMagazine所发布的《2020年公司人薪酬福利大调查》(以下简称《调查》)也反映出了薪资增长的疲态。在填写问卷的2128位公司人里,有26.89%的人在去年没有涨薪,年薪不涨反降的人达到20.24%。这两个数字在2019年的调研中分别是18.41%和8.14%。


公司人也普遍降低了对2020年年终奖的预期。和2019年相比,32.86%的受访者表示年终奖金额不变,有21.34%没有年终奖。


根据前程无忧的《2020年终奖调查报告》,在2019年时,22.5%的受访者拿到了相当于一个月薪酬的年终奖,而41.8%和21.4%的受访者年终奖相当于两个月和三个月薪酬。而到了2020年,能拿到两个月及以上薪酬的公司人减少了15.3%,与此同时,拿到一个月薪酬水平年终奖的公司人数量则上涨了8.9%。


这是我们做公司人薪酬福利调查的第12年。在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前,从今年的报告中既能看到不同公司的用人观念和实际行动,也得以一探不可预知的风险给不同行业带来的震动。同时在疫情消息频频传来的当前,每一位职场人都应对2020年蔓延至今的长尾影响有所准备。


2020年,涨薪不易


薪酬增长的停滞、下降体现在各个维度上。


从2019年到2021年,全行业调薪率都在下降。据中智咨询统计,民营企业保持调薪率最高,外资企业最低;一线、新一线、二三线城市的企业调薪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调薪率最高的新一线城市预计2021年的数值下降最多。


疫情对宏观环境的冲击是短期的直接原因,企业普遍紧缩人力成本,同时在疫情后续影响的不确定性下,对未来的预算投入保持谨慎。长期而言,经济增长渐趋平缓仍然是大背景。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7%,2019年进一步放缓为6.1%。而中国劳动成本的上涨,使得更多企业思考如何在控制人力成本的同时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为了缓解疫情的压力,公司们在2020上半年采取多种人力资源措施。《调查》数据显示,“缩紧编制,不再招人”的公司达到29.23%,选择“公司内部优化、裁员”的占27.58%。排名靠前的调整还有晋升机会减少、取消现金福利等。但同时,也有24.06%的人表示“公司好着呢,没啥变化”。


楼佳在家电行业的一家外企担任了将近7年的HR主管,薪资由1.5万元的基本工资和约等于4到5个月薪酬的年终奖组成,多年保持10%到15%左右的年薪增长率。但从2018年起,公司一方面受房地产行业波动的影响,行业形势整体下滑,另一方面又面临国产品牌的冲击,到2020年年初业绩再次受挫,让她的年终奖打了水漂,面临入职以来首次年薪下降的局面。


为了缩减成本,一些企业选择不发年终奖,用其他福利形式代替现金激励,从而缓解短期激励的压力。在前程无忧的调研中,除了现金,近20%受访者所在企业将实物也列入年终奖,10.8%的受访者收到了公司高管的“年终慰问信”,7.6%获得了公司股票、期权等形式的非现金奖励。


行业面面观,几家欢喜几家愁


尽管疫情的影响是全行业的,仍有一些抗风险能力较强的高增长行业保持坚挺。宅家的特殊场景则意外刺激了部分公司的在线业务。


根据中智咨询发布的调研报告,互联网、医药健康和高科技行业的调薪率仍然保持领先,均超过7%。但互联网行业2020年调薪率的降幅最大。“互联网行业的调薪率呈现两极分化,大厂不错,中尾部企业不佳,因为不少互联网公司的盈利模式依赖广告收入,因此受到实体经济的传导影响。”中智咨询人力资本数据中心资深产品专家张欣分析道。


消费品、汽车等行业作为实体经济,是受疫情打击最严重的几个行业,在2020年遭遇了较大幅度的调薪率下降。“其中,基础消费品和奢侈品受影响不大,中间档次、品牌调性不高的消费品受影响较大。”张欣说。


制造业调薪率在2020年上涨了0.1%,虽然幅度很小,却是几大行业中唯一上升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虽然在2020年2月大幅下跌,但3月复工后迅速上升,超过2019年同期,下半年的海外疫情又导致部分订单转移到国内。


部分行业的发展趋势则被持续看好。张欣根据观察表示,“高科技行业受到新基建政策的带动,势头不错,比大家年初预想的要好很多。”


美世中国区资深合伙人、美世人才信息产品中国区总经理曹燕萍认为,长期来看,跟新技术相关的消费品也是向好的,“这些产品和大环境趋势、国家导向密切相关,比如电动车行业。”


行业的形势影响到其中的每一个职场人。回国后,李瑞文入职一家调味品公司,虽然消费品整体受挫,但因为居家隔离,人们对自主烹饪的需求上升,调味品反倒成为利好品类。因此,公司在下半年大举扩张。“今天说这个地方缺人员配置,明天HR就开始针对老板提出的问题招人了。”李瑞文对公司的信心有些惊讶。


江宣则在过去一年同时经历了教培行业线上和线下的不同境遇。上半年他在一家老牌教育机构负责线上课程产品,疫情期间照常推进远程工作,部门营收在2020年第一季度上升17%。但公司为了平衡线下业务的亏损,连他们部门的绩效工资也一并停止发放,直到他6月离职时也没有恢复。


他随即进入另一家以线下高端培训出名的教育机构,担任网课教师。或许是受到上半年的刺激,这家公司准备大力发展线上课程。急着开拓业务,却缺乏相关经验,公司久久没能招到足量学生,江宣只能转而成为一名线下老师,度过了一周只有一堂课的半年。


环境多变,公司人做了什么


大环境不好,公司人也变得谨慎。


根据美世的调研,2020年上半年,员工主动离职率仅有5.4%,这个数字在2019年是12.1%。特殊情况下,“先保住饭碗”是公司人的普遍心态。在《调查》中,58.07%的受访者表示对今年的收入状况“还算满意”,因为“今年情况特殊,能维稳就不错了”。


过去拿完年终奖就跳槽是常规操作,但前程无忧的数据显示,2020年仅有13.3%的受访者会因不满意年终奖而跳槽。


不过,企业对于重要岗位的稀缺人才依然慷慨,愿意将有限成本用在这些关键人才上。比起粗放式地按统一比例或金额全员普调,越来越多的公司倾向于按绩效结果差异化调薪。这对于公司人的自我迭代能力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调查》显示,如果薪酬涨不动,高达50.52%的受访者会给自己充电,38.91%的人选择跳槽去同行业其他公司。


早已感受到HR部门的晋升机会很小,加上疫情的刺激,楼佳从2020年年初就开始规划职业转型,并最终在8月完成内部转岗,从职能部门转向核心业务部门,从事电商运营的工作。为了竞聘,她特地向电商运营部门的同事请教,在B站上学习运营知识,还专门就目标电商平台撰写了一份公司产品运营方案。


这次职业转型带来的变化比她想象的大。“原来HR的工作循规蹈矩,但电商运营实际是销售,为了达成目标你可以主动采取任何技巧。”楼佳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说,她现在需要研究电商平台最新的玩法和趋势,第一次感觉开了眼界,“呼吸都是自由的”。


反映到薪酬上,虽然基本工资降低了,电商运营岗位还有绩效奖金,楼佳因此增加了20%左右的收入,总体上年薪相对2019年只降了5%左右。但如果她没有转岗,2020年她的年薪估计会减少15%左右。


职业内容的转换刺激楼佳捡起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她拉了两位HR,规划开设人力资源咨询服务的网店,提供猎头、面试辅导、简历辅导等服务。迈过30岁大关,她对“35岁危机”愈发警惕,“我看到整个公司里,40来岁的人都会离职的,有的人可能之前就在私下创业,之后就转全职做了;另一些可能被公司辞退;剩下40来岁还在公司的,公司不会给你特别多机会。所以我必须要在32岁的时候就想好下一步。”


有趣的是,根据《调查》,打算开展副业的人有34.26%。疫情隔离导致到手收入减少后,做副业一度成为职场流行话题。外卖骑手和网约车司机等门槛低、上手快的职业成为热门选项。副业延续下来,不仅能补贴家用,甚至有可能改变未来的职业道路。


在国外有过咖啡师经历的李瑞文想继续咖啡事业。她和几个朋友合伙建立自媒体,在B站和公众号上开了账号,陆陆续续发布咖啡教学等自制视频,“如果之后跟朋友开一个咖啡店,并能有所扩张,我可能就考虑当作主业来做了。”


从2019年11月开始,江宣在其他教培机构兼职教课。这份兼职在2020年带给他近10万元的收入,和本职工作的薪酬相差无几。然而不久前,江宣所在的高中事业部被整体裁撤。当前带的班级还没结业,江宣和其他两位老师已经打算创办培训班,把学生带出去。这也让他意识到自己“缺乏招生能力”,这或许会是他日后着重提升的职业技能。


2021年,你的工资会好吗?


经过2020年的暂时疲软,2021年的国内经济形势正在逐步好转。出口贸易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长率在去年下半年相继由负转正,出口和国内需求共同驱动经济复苏。


“现在情况会比2008年、2009年好,那时候可能有将近1/3的企业是要冻薪的。”曹燕萍补充道。


智联招聘的报告显示,就业市场的竞争指数与平均招聘薪酬都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2020年第四季度,全国38个主要城市的平均招聘薪酬为8923元/月,一年以来首次实现环比正增长。


不过,面对疫情再次小规模暴发的不确定性,以及后续的持续影响,企业普遍采取保守态度。中智咨询的数据显示,2021年所有企业调薪率将继续下降,预计为6.1%。目前仅28%的企业表示有涨薪计划,大部分企业仍在观望。


但随着企业经营恢复,部分企业会考虑把2020年没有兑现的调薪放到2021年来实施,“比如一些企业在2020年调薪5%,2021年可能就会调10%,也许会比当初大家预测的数据更为乐观一点。”张欣说。


美世的调研数据则显示,每个行业在2021年的雇佣意愿都较低,预期员工数量基本保持不变或者进一步减少。同时,控本提效将在未来成为企业管理的常态,公司可能通过绩效体系的变革,精准提升人才激励的效果。


相应地,公司人对2021年薪酬的预计并不算乐观。《调查》显示,52.8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2021年的薪酬“应该还能小涨一点”,33%的人觉得“没啥盼头,能维持现状就不错了”。这两个数字在2019年的调查中是56.22%和29.44%。


“我有一个理财计划,要在45岁前存够160万。”江宣计算过,这样就能达到理想的财务自由,2020年在他和这个目标之间安插了些许障碍,让他走了不少弯路,新的一年,他打算好好经营自己的培训业务,向着目标继续出发。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李瑞文、楼佳、江宣为化名)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