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A股435家次上市公司:核心高管离任 其中173家次为董秘离任

A股435家次上市公司:核心高管离任 其中173家次为董秘离任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21-03-17    浏览次数:

2021年03月17日                            中国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杨坪 陈芳


“关键少数”离职缘何诱发大跌:“每天2.5位”董秘离岗 财务总监、董秘“携手离职”故事多


  又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高管变动公告。


  21世纪资本研究院跟踪数据发现,2021年以来,截至3月11日,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A股市场已经有435家次上市公司核心高管离任。


  其中,173家次为董事会秘书离任,126家次为财务总监或财务负责人离任。


  这些上市公司核心高管离职的理由包括个人原因、工作调动、到退休年龄、个人身体原因等。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正在进行或者已经完成资产重组、面临重大处罚或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等,也容易导致高层变动。


  此外,“尽快套现”也是一些上市公司高管离职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作为直接对公司信息披露和财务数据负责的核心人员,董秘、财务总监等核心高层的离职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部分董秘、财务总监辞职,可能是基于他本身就职的环境出现变化,这背后可能透露出一些信号,比如这家企业本身的效益下滑,所在岗位没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又或者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违法违规事项,担心追责。”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


“风险链”:新希望、歌尔式样本


  市场对于董秘、财务总监等核心高管离职的消息十分敏感。


  往往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市场对公司经营层面的“顾虑”,引发股价巨震或负面舆情。


  较为典型的如歌尔股份,2021年1月27日晚间,歌尔股份发布两条公告,宣布原财务总监段会禄因工作安排辞去财务总监职务,内部审计负责人冯建亮因工作调整辞去内部审计负责人职务。


  次日,歌尔股份股价直接跌停。


  公告显示,段会禄2001年加入歌尔股份,2008年歌尔股份上市时即担任财务总监,虽然辞职后仍担任董事、副总裁职务,但这位财务“老将”在2020年年报披露关键期辞职还是引发了市场不满。


  甚至,有市场人士据此猜测歌尔股份或存在财务造假。在部分投资者看来,近年来存货和应收账款高企,不断融资缓解流动性不足等行为异常。


  公开资料显示,近三年来,歌尔股份应收款从70亿元(2018年)增长到110亿元(2020年三季度),存货从35亿元增加到122亿元,两者合计达到232亿元,占流动资产298亿元的78%;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合计从原来的6亿元增长到目前近65亿元(28.31亿元+36.46亿元)。


  随后,尽管歌尔股份在互动平台上回应称,“原财务总监段会禄,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副总裁职位,作为公司核心高管团队成员之一继续开展工作”,怒斥“部分媒体,对于公司这一正常的人事升迁和任命,进行断章取义和捕风捉影的解读”。


  但此举仍然没有挽回公司股价的颓势。


  这并非个例,另一家在今年来董事和财务总监同时离职的新希望也遭遇负面风波。


  1月11日,新希望发布公告表示,新希望副总裁兼财务总监王述华、董事会秘书胡吉二人因个人原因辞去所担任新希望高管职务,辞职后,将不再担任新希望任何职务。


  而在离职时,王述华和胡吉还各有数十万股股权激励股票尚未解锁。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新希望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第三次发布高管辞职公告。


  据2020年12月2日公告,新希望副总裁韩继涛、副总裁王维勇等3人因个人原因申请辞职。据2020年9月7日公告,邓成因新希望战略安排及个人工作变动原因,辞去新希望董事、总裁等职务。


  在董秘、财务总监离职后,新希望股价连续多日下跌,整个1月下跌逾5%。


  公司2020年业绩也不及预期,数据显示,2020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098.25亿元,同比增长33.8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2.82亿元,同比仅增长4.77%,大幅低于市场预期超80亿元的全年总盈利。


“离职潮”:每日2.5名董秘离岗


  市场之所以对于“关键少数”如此敏感,与市场当下对企业财务风险极为敏感有关。


  21世纪资本研究院数据显示,上市公司“关键少数”离职频率持续在高位。


  2021年以来,截至3月11日,A股市场合计173名董秘离职,平均每天有2.5名董秘离开岗位,较去年同期增加三成;同期,还有126名财务负责人/财务总监离任,其中财务总监和董秘同时离职的企业高达17家。


  从行业分布上看,医药生物行业是董秘离职高发地,合计有15名董秘离任,紧随其后的化工、公用事业、机械设备、传媒则分别有14、14、13、13家上市公司董秘离职。


  从离职原因上看,各核心高管给出的因素各异:有个人身体或家庭原因,也有正常退休或工作调动。如洋河股份董事会秘书兼财务负责人丛学年,其辞去相关职务的原因主要源于公司董事会换届选举,目前仍在洋河股份担任非独立董事。


  不过,尽管有特例,但高管的稳定性大多与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和处境息息相关。在大部分的董秘、财务负责人等高管频繁离职背后,往往伴随着上市公司本身经营环境等的变动。


  较为典型的莫过于东方金钰(退市金钰),今年1月29日,退市金钰副总裁姜平、副总裁郭梅艳、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赵琳迪纷纷提交书面辞职报告。


  随后,3月10日,财务总监宋孝刚也宣布离职。


  频繁的人事变动背后,显示出退市金钰风雨飘摇的处境,曾被誉为“翡翠第一股”,受金融去杠杆政策及其他因素叠加影响,融资出现困难,资金流动性紧张,深陷债务危机。


  该公司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0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为亏损19.5亿元~24.5亿元。


  2019年,因未能偿还贷款和到期债权,退市金钰被债权人两度申请重整。


  但受股票摘牌影响,法院于2021年2月裁定不予受理。同时,东方金钰被指财务造假,包括时任董事长赵宁在内的多名相关责任人被处罚。


  2020年11月25日-12月22日,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被上交所予以终止上市。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退市金钰将于3月17日被上交所予以摘牌,进入全国股转系统交易。


  同样,近年来连续亏损且诉讼缠身的联建光电也是个中代表。


  3月5日,联建光电公告,公司董事会于近日收到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王广彦以及财务总监席智建的辞职申请,王广彦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职务;席智建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财务总监职务。王广彦、席智建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及子公司任何职务。


  而更早些时候,席智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刑事拘留,相关事项尚待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


  上市公司处境也颇为艰难,联建光电2018年及2019年分别亏损28.87亿元、13.8亿元,2020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净利润或续亏2.4亿元至3.6亿元,披星戴帽已然落定。


  事实上,面临核心高管频繁离职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已经采取用脚投票的决定。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显示,今年以来董秘、财务负责人/财务总监同时离职的17家上市公司中,仅2家市值在200亿元以上,另外还有13家企业市值不足百亿,更有超过一半的企业市值不足50亿元。


“行刑民”:惩处力度加大


  部分“问题”公司高层频繁变动的最核心原因,与当前监管层加大对董监高问责力度不无关系。


  这也是“关键少数”离职,旋即引发市场“风险猜想”的主要原因。


  “A股几千家上市公司,几百家企业更换董秘和财务总监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可能出于个人原因,也有可能出于正常的人事调整,也有可能是因为股票市场红火,董监高减持规则和离职挂钩,抵不住减持的诱惑而离职,A股有正常的人事流动,总体对企业影响也十分有限。但也有适应监管变化的因素,因为监管正在改革,未来越来越严格,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来应对新情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受访指出。


  在新证券法落地一周年后,2021年3月1日,刑法修正案(十一)也正式施行。修订后的刑法,大幅提高了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的惩戒力度,在信息披露严重违法的处罚上,本次修正案还新增“情节特别严重的”的加重情形,相关责任人的刑期上限由3年提高至10年,罚金数额由2万元-20万元修改为“并处罚金”,取消20万元的上限限制。


  让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惩治,让投资者利益得到保障,一直是资本市场法治建设遵循的原则。


  随着刑法修正案的施行,证券领域民事、行政、刑事三位一体的追责体系也得以形成。


  “在注册制改革和新证券法实施的背景下,董秘和财务总监成为了高危职业,董秘和财务总监都肩负着上市公司重要事项的披露,以及重大财务报告,包括年报、半年报、季报披露的签字画押和相关直接责任的事件,因此,在注册制改革和新证券法落地实施之后,他们也变得紧张起来。”董登新说道。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在新证券法落地当年,(2020年内)证监会开出96张罚单,罚款高达49亿元,其中有62张针对个人处罚,34张针对企业,以及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直接负责人员。被处罚对象共计324个,包括289名个人和35家企业。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