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3日 Choice数据
金融业作为中国高薪的行业之一,薪酬一直羡煞旁人。随着2020年年报季进入尾声,金融业薪酬情况再度浮出水面。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4月12日,金融业2020年人均薪酬中,证券业最高,达56.67万元;银行业其次,为39.69万元;保险业垫底,为23.18万元。证券业薪酬也成为三大行业中唯一2020年同比正增长的行业,2020年员工人均薪酬平均增速33.9%。
金融业高管的薪酬水平也很“可观”,上市公司中高管年度薪酬过亿的仅3家,均集中在金融圈。中金公司以1.68亿元管理层年度报酬总额在所有上市公司中位列第一,中信证券1.49亿元排名第二,中国平安高管薪酬超1.3亿排名第三。
不过,截至目前,2020年年报尚未完全披露结束,这意味着各行业人均薪酬还会发生变化,让我们先睹为快(剔除未发布年报的、未公布以及高管在关联方领取薪酬的情况,下同)。
银行业
平安银行薪酬居首,兴业银行增速最快
先来看看在金融圈从业人数占据半壁江山的“金融老大哥”银行。(公司顺序按照2020年度平均薪酬从高到低展示)
平安银行以人均薪酬56.86万元排名第一,薪酬是最后一名常熟银行的2.3倍。2020年薪酬同比降低2.43个百分点。
浙商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均超过50万。其中,仅招商银行同比增速为正,2020年增速达6.43%。
银行业整体薪酬水平有所下降,2020年平均下跌2.86个百分点,银行之间薪酬增速分化比较严重,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和光大银行增速均超5%,而江阴银行薪酬下降超三成,郑州银行和浙商银行也下跌超10%。
证券业
中金公司人均百万,券业平均薪资涨幅34%
金融业中的绝对高薪行业证券公司2020年是金融圈中唯一员工薪酬涨幅为正的行业,2020年度券业平均薪资涨幅34%。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0年中金公司员工人均薪酬123.98万元,是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员工人均薪酬破百万的公司,2020年增幅达37.05%。
华泰证券紧随其后,人均薪酬94.64万元,中信证券、东方证券、国金证券和招商证券人均薪酬超80万。
薪酬增速来看,湘财股份员工薪酬从2019年的人均6.37万增长至2020年的41.61万,涨幅超5倍。
广发证券、招商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国金证券、第一创业和华泰证券涨幅超30%。仅国联证券、中银证券、红塔证券和锦龙股份薪酬负增长。
保险业
人均薪酬金融业垫底,仅中国人保实现正增长
保险业2020年人均薪酬23.18万元,在三大金融行业中排名垫底,且同比降幅达2.64%。
五大上市保险公司中,仅中国人保以1.99%的薪酬增幅排名第一,2020年员工人均薪酬26.32万元。中国人寿降幅最为明显,人均薪酬从2019年的23.87万降至2020年22.18万。
保险业高管薪酬总额
金融业高管的薪酬水平也很“可观”,上市公司中高管年度薪酬总额过亿的仅3家,均集中在金融圈。中金公司以1.68亿元管理层年度报酬总额在所有上市公司中位列第一,中信证券1.49亿元排名第二,中国平安高管薪酬超1.18亿排名第三。
整体来看,保险业平均高管薪酬总额3942万排名第一,证券业以3834万元排名第二,银行业2143万元排名第三。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金融圈高管薪酬总额涨幅居前的有湘财股份、中原证券、浙商证券、第一创业、国联证券、中信建投和工商银行,涨幅超40%。
重庆银行、新华保险和中信银行、红塔证券和浙商银行高管薪酬总额下降幅度超50%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4029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比2021年回落3.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5237元,比上年增长3.7%,回落5.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
点击查看详细>>调休,给人的感觉好累,像是活生生的把本来有的假期,勉强凑在一起。出行有一定的麻烦,到处是人挤人,高速上面也塞车,吃饭逛街都要排队,有点影响出行体验。
点击查看详细>>增加一天五一假期,政府机关和国营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压缩形式主义环节就能实现对工作时间的补偿,多数民营企业同样可以用提高效率解决这个问题。
点击查看详细>>丰台仲裁委作出裁决:吴某璋向银河证券支付赔偿金16.26万元,驳回银河证券的其他仲裁请求。
点击查看详细>>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多发散发等多重因素冲击,我国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稳就业、保就业,确保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点击查看详细>>2022年上海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首位;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35亿美元,规模创历史新高;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60家和25家,累计分别达到891家和531家;
点击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