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在校大学生:近七成考虑毕业后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在校大学生:近七成考虑毕业后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21-04-19    浏览次数:

2021-04-19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毕若旭 程思 罗希


施奕彤第一次了解到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堂课上,作为土生土长的澳门人,这个新词让她“瞬间被吸引”。她也明显地感受到澳门青年有了越来越多到内地交流和实践的机会,澳门学生到内地就业的机会也随之增多。“我觉得以后多了一个发展契机、一条不错的出路,未必要回到澳门,也不是非要留在北京上海。”施奕彤身边有不少澳门朋友和她一样,在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后,对这个“发展好、离家近的区域好感爆棚”。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有1516人志愿填答,其中约七成尚未去过粤港澳大湾区组成城市。结果显示,68.43%受访大学生毕业后可能考虑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其中13.87%意愿强烈,认为这一城市群将成为飞速发展的经济圈,54.56%则可能会就业,期待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会给年轻人带来更多机遇。未来10年,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促进城市快速、高效发展(77.09%),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强劲的发展潜力(74.71%),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将成为创新发展尖端区域(64.44%),让大湾区对大学生格外有吸引力。


香港女孩陈瑞清小学六年级便跟随家人到北京读书,十几年的“北漂”经历,让这个女孩身上既有浓浓的“京味儿”,又有抹不掉的“港音”。教师是陈瑞清心仪的就业方向,为了弄明白相关政策,她没少下功夫。“在和身边人咨询后发现,港澳学生毕业后在深圳当老师的应聘规则和内地学生完全一样。我同学在深圳应聘中小学老师就很顺利。”


调查显示,62.38%的受访大学生期待大湾区建设开拓更多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云南女孩夏卿欣今年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一边在深圳的一家企业实习,一边为自己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做准备。求职期间,她注意到,广州城市的政府、企业都有面向港澳青年的专项招募计划。“比如公务员考试会给港澳学生设置岗位,腾讯也会面向港澳学生专门招实习生和员工,像万宁、太古等很多港澳企业,也都很喜欢招募内地学生。”


4月16日,深圳前海世贸大厦,一家创业企业里的香港青年员工们。这家企业里港籍员工数量约占3成。中青报·中青网 李峥苨/摄


香港特别行政区推出的“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在香港和大湾区内地城市均有业务的企业,聘请、派驻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至今已有275家企业提供逾2000个职位空缺,其中过半数是创科职位,企业反应十分热烈,求职人士经计划专题网站提出共5727个求职申请。


最受到粤港澳大湾区哪些优势的吸引?71.88%大学生看好其作为国家重点发展建设区域收到的重点扶持,70.04%看好其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前景,63.83%看好港、澳、广、深4大核心城市的发展驱动力。


作为从小生活在梅州的“广东仔”,即将从合肥工业大学毕业的黄梓健决定回到广东,就职于地处珠海的广东能源集团。挑选“Offer”的过程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在他看来,“回到最心爱的家乡,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是情感致因,“相信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会在国家战略规划的引领下,为青年带来众多机遇”则是不可或缺的理性要素。黄梓健表示自己的工作内容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信息化建设”紧密挂钩,“相信整个大湾区的区域建设方向,必定是朝着一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目标前行的。”他相信,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必定会给区域内基础设施的来去“质的提升”。


大湾区建设已经在青年人的生活中留下了印迹。读书期间,夏卿欣就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有一些了解,“会有很多新的政策、先进的制度和法规会在这里优先实施,给人感觉是一片肥沃的‘试验田’,会创造很好的改革氛围和环境,带来更多新机会。对于想创业的人来说,这里会有更多创业扶持,所以很多年轻人都想在这里立足。”


施奕彤原本担心,作为汉英法专业学生,在重视葡萄牙语的澳门就业空间太小。在施奕彤看来,目前澳门经济产业发展较为单一,她期待大湾区的建设能为家乡注入多元化产业发展,从而产生更多就业岗位。


深圳、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中最受到年轻人欢迎的城市,受到约九成受访者的青睐,香港、澳门和珠海紧随其后。选择深圳作为自己未来发展的城市,夏卿欣觉得这里“年轻、有活力、同龄人多,是年轻人一起奋斗的地方”。不管是医疗还是教育的发展,她都能看到这座城市的决心,她的一些同学、朋友当上了中小学老师,年薪大概在30万元左右,非常可观。在她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人才引进补贴做得很完善,落户人才不仅会收到市级补贴,还会有区级补贴。


陈瑞清了解到,除了提供丰富的就业岗位,政府部门会对在内地就业的香港毕业生进行一定的资金补助。“据我了解,一些设在大湾区的企业聘用香港学生,政府会为受聘者提供工资补助,最低工资标准达到一个月18000港币。”陈瑞清坦言,“这样的工资水平不论在内地还是香港都是不错的。”


年轻人最期待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突破,是有效的房价调控和住房补贴,便于青年安居(65.98%),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内地与港澳交通更便利(56.09%),以及健全的托幼和养老机构,为青年解决后顾之忧(36.86%)。


深圳这座已经发展为国内一线的年轻城市,也会让夏卿欣产生后顾之忧,“物价和房价相对高,会担心未来在这里生活压力大、买房难的问题”。她期待未来几年会有多一些面向年轻人的保障性住房资源,让想长期留在这里的年轻人有更好的生活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的其他城市中,夏卿欣比较看好佛山,“‘广佛一体化’已经让广州和佛山像一座城市,佛山的优势是房价和生活成本低,非常吸引年轻人”。


陈瑞清坦言,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非常期待,“虽然城市群内有些城市现在并不是一线城市,但是发展速度快、前景好,刚毕业也可以和城市一同成长进步!”在陈瑞清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最吸引她的地方便在于城市发展前景好、生活压力相对小、就业政策好,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和香港相似度高,“这样更容易融入当地生活啊”。


黄梓健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充满信心。在他看来,大湾区是一座拥有功能齐全生产要素的产业集群体。“东莞被称为‘世界工厂’。深圳是科技创新的‘发电站’,广州则可作为经济贸易的‘老码头’,香港和澳门更是亚洲的金融要地。”他表示,无论是在交通运输、人才发展、对外开发等方面,粤港澳大湾区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将对中国经济能量的增长以及科技创新的突破带来推进的动力。“我很愿意将这里作为我毕业后的起步点,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小小支撑点之一,充分地参与到国家建设中,也在自己的行业中有所作为。”


编辑:白茶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