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 2021大学生就业力:心态显佛系 单位就业比例不足6成

2021大学生就业力:心态显佛系 单位就业比例不足6成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21-05-12    浏览次数:

2021-05-12               金融界


202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突破900万人,创历史新高,毕业生求职就业状况备受各界瞩目。智联招聘发起2021大学生就业力调研,聚焦就业去向、就业期待、求职心态、求职进展等方面,从学历、毕业院校、专业等维度,全面呈现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现状。本次调研时间截至4月中旬。


就业去向


2021届毕业生就业心态显“佛系”,单位就业比例不足6成


在参与本次调研的2021应届毕业生当中,56.9%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加入就业大军,较去年收缩18.9个百分点;15.8%选择自由职业,同比上升8.1个百分点;12.8%选择慢就业,同比上升6.6个百分点。另外,毕业后在国内继续学习的应届生占比9.5%,较去年的6.6%也有明显提升。


随着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及对人才要求提高,大学生群体也在调整发展路径,越来越多人选择继续深造,或拥抱当下灵活就业、自由职业等多元的就业形态,拓宽自己的未来选择。


专科生、本科生提升学历意愿强烈,自由职业拓宽就业路径


具体看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去向,学历越高,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越高。硕士生毕业后“单位就业”占比达到72.1%,远高于本科与专科学历人才。同时,选择“出国继续学习”的比例也与学历成正比,5%的硕士毕业生打算出国继续深造。


对于专科生来说,作为应用型人才,在市场中的需求量较大,找工作这一传统规划并不是唯一出路。依托于专业技能和新就业形态的加持,专科生在自由职业、慢就业以及创业上的选择均要高于其他学历毕业生。


从另一角度来看,超过1成的专科生表示将在“国内继续学习”,9.5%的本科生也选择了该选项,高于硕士生(4.3%)。结合此前智联招聘平台数据分析,学历依然是企业筛选人才的重要指标,企业招聘应届生的学历门槛逐年提高,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职位数占比2019年第一季度的17.6%,接连上升至2021年第一季度的29.8%。加在许多雇主的认知中,硕士学历也在成为“标配”,因此专科与本科生为自己升学镀金的意向也更加强烈。


超2成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决心深造,比例明显高于普本


毕业院校等级方面,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在单位就业、自由职业、慢就业上的意愿均要高于双一流院校。而在双一流院校毕业生中,18.9%决心在国内继续学习,还有3.6%选择出国深造,分别高出普通本科院校12.6、2.3个百分点。在就业压力较大的环境中,受益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对继续深耕抱有更高期待,以通过“厚积薄发”增加未来择业资本。


家庭收入左右事业方向,中高收入家庭毕业生自雇佣倾向更高


除教育背景外,家庭收入对应届毕业生的职业规划也有影响。首先,家庭收入“中上”与“高”等级的应届毕业生选择找工作的占比低于其他收入群体,而“慢就业”的比例则与家庭收入成反比关系。同时,中高收入家庭的毕业生对投身多元就业类型的热情高涨,在高收入家庭毕业生中,25%选择自由职业,6.3%进入创业潮,领先于其他收入等级,该群体选择国内或出国深造的比例也更为亮眼。


总结而言,家庭收入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应届生就业的选择边界,中高收入家庭的应届生拥有更多试错成本与教育资源,因此他们更倾向尝试新型雇佣关系和继续学习。而在中低收入家庭中,未打算找工作的毕业生则多放慢节奏,在窗口期不断摸索、观望。


就业期待


过半毕业生就业期望受疫情影响,23.9%降低期望薪酬


2020年新冠疫情对大学生的就业影响延续至今,2021届毕业生中,过半数都表示自身的就业期待有所改变,其中表示“期望薪酬下降”、“期望行业变化”分别占比23.9%、18.4%。


高学历人才对疫情影响和竞争压力感知更强烈


从学历角度来看,就业期待所受到的影响与学历成正比关系,硕士学历人才中58.1%认为受到影响。


对就业形势的感知也是硕士生认为最激烈。61.4%的硕士受访者表示竞争非常激烈,高于本科生(55.1%)和专科生(51.9%)。硕士毕业生进入求职环节的占比整体较高,并且对求职难度与就业质量上都怀有更高期待,因此所感受到的落差也更明显。


应届生期望薪资较去年提高,但仍低于疫情前,主要聚集4000-6000元区间内


2021应届毕业生的期望薪资同比有所上升,但不及2019年。应届毕业生期望薪资分布聚焦在4000-6000元区间内,同比来看相差不大。反观2019年,3000元以下的低薪区间占比超1成,但应届生薪资期望在6000-8000元区间达到高峰,可见2021应届毕业生整体薪资期望仍未突破疫情前。


求稳心态加剧,大学生对国企和国家机关热衷度提高


对于偏好的就业企业类型,国企仍是毕业生首选,占比42.5%,同比上有亮眼增长;选择“国家机关”的占比则较去年翻倍,可以看出后疫情时代毕业生求稳心态更强。


毕业生期待雇主发展潜力与稳定性兼备,中型企业最受青睐


本届毕业生中,有44%青睐规模在500-9999人的中型企业,占比最高。稳定和职业发展是大学生找工作时考虑的重要因素,而中型企业则能较好的满足这两个诉求,求职难度相对大型企业来说更低,因此成为大学生求职首选。


心怀“大厂梦”,大学生最期待进入互联网企业


IT/通信/电子/互联网以超过四分之一的选择占比成为毕业生最期待从事的行业,排在其后的是房地产/建筑业(10.9%)、文化/传媒/娱乐/体育(8.7%)、金融业(7.2%)。新一代求职者作为“信息时代原住民”,对互联网行业自带热情,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互联网明星企业,也激发毕业生的浓厚兴趣。


理工科毕业生首选技术岗,文科生则偏好职能岗


毕业生的期待岗位与所学专业高度关联。29.8%的理学毕业生与39.5%的工学毕业生倾向技术岗,理工属性强的岗位还有研发一职,吸引12%的理科生与16.6%的工科生,而其他专业人才寥寥。相比之下,行政/后勤/文秘、运营为文科生的重点选择,共吸引超6成的人文学科毕业生,而经管类人才则首选财务/审计/税务,占比36.4%。


综上而言,应届生专业与岗位的对口程度高,但同时凸显出不同专业的就业力落差。当下,技术与研发等核心岗位竞争壁垒高、高端人才缺口大,理工科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上具有一定优势。而行政/后勤/文秘、财务/审计/税务等岗位存量人才本就庞大,且竞争激烈,这也成为文科与商科毕业生的就业隐患。因此,为进一步解决各专业人才高质量就业,应加强不同学科深度融合、推进专业制度改革与创新。


注:选取主要专业及主要岗位展示。


求职心态与行为


本届毕业生求职更注重现实,薪资、稳定、落户等因素权重提高


对本届毕业生来说,薪酬福利仍是求职时的重点,且比例同比扩张7.7个百分点后达到68.5%,表示“大环境不好,稳定最重要”、以及看中“落户、补贴等人才政策”的占比也均比去年上升,体现出后疫情时代毕业生对未来规划更具现实主义色彩,发展稳定性与实际利益至上。


此外,求职时看中“工作和生活平衡”的占比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且绝对占比排在整体第二位。年轻求职者在追求成长的同时,也不愿被工作挤压自我生活空间,因此也更青睐人性化的雇主与合理的工作制度。


55%应届生求职受到疫情影响,招聘减少及求职周期延长为主要表现


调研中,55%有就业计划的毕业生表示,过去一年新冠疫情对求职有所影响。其中,由于疫情防控措施与用人需求波动,60.7%受访者表示招聘会变少了,54.1%则表示企业针对大学生的招聘变少了。在此情形下,处于求职期的大学生对线上求职渠道更为依赖,占比34.4%,还有31.9%则拉长了求职周期。


疫情下有实习经历的毕业生减少,医学生实习比例高


2021年,57.9%毕业生在校期间有实习经历,比去年下降16.1个百分点。但实习对大学生来说仍非常重要,9成毕业生认为实习经历对找工作有利。


从不同专业来看,医学专业由于注重实践能力,实习基本为必选项,其毕业生有实习经验的占比最高,达73.8%。排在其后的是人文学科(68.4%)与经管类专业(64.5%),应届生多通过实习经历来弥合专业设置与职场应用之间的鸿沟,并为自己简历增色。


招聘网站为主流求职方式,直播面试渗透率达64.6%


在求职过程中,招聘网站是应届毕业生最主要的渠道,86.5%的受访者都使用了在线招聘的方式,企业官网(44.1%)、招聘会(42.7%)排在其后。


依托于招聘网站平台,在线求职不断向高效、便捷的方式迭代,而视频与通信技术的成熟更是让线上招聘会、直播招聘、视频面试等可视化手段成为日常。本次调研中,64.6%的受访者都表示使用过可视化求职等新形式。


线上面试提高面试普及率,9成求职毕业生已参与面试


截至4月中旬,在有求职计划的应届毕业生中,超9成已经参与过面试,其中6成以上参与1-5场、占比最高,且与去年基本持平;参与6-10场的占17.2%,还有1成面试了11场以上。这应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线上面试的普及。


求职进展


截至4月中旬,62.8%求职毕业生已收获Offer,18.3%已签约


截至4月中旬,在有求职计划的应届毕业生中,62.8%已收获Offer,其中,获得1-3个Offer的占比近半。18.3%有求职计划的毕业生已签约。


男生求职积极性更高,签约率是女生二倍有余


从求职结果来看,男性应届毕业生收获Offer与签约占比分别较女性高出8.1、13.2个百分点。结合求职行动,男生参加3场以上宣讲会的比例为43.7%,比女生高10个百分点,男生参加面试的次数整体也多于女生,也因而斩获更多机会。


硕士生录取与签约率均最高,“上岸”专科生不足一成


截至4月中旬,在所有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中,73%的硕士毕业生收获Offer,33.9%已与企业签约,占比均高于其他学历。


另外,专科生获Offer占69.7%,本科生为60.6%,但从专科毕业生签约率却不足1成,可推测其因海投而收获“无效Offer”的可能性更高。同时呈现出专科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即企业虽招聘需求旺盛,但引才力尚不足,专科毕业生落实就业也颇具难度。


近4成双一流院校求职毕业生已签约,就业进展好于普本


调研数据显示,72.4%的双一流院校求职毕业生获得Offer,且38.3%已经签约,均高于普通本科院校。名校光环与人才资质都成为企业发放Offer的重要原因,而双一流院校毕业生找工作针对性强,获得机会后牢牢把握。


毕业生成绩越优秀,对择业越慎重


从成绩角度来看,在校期间成绩排名越高,对初职场的选择越审慎和严格。智联招聘调研数据显示,在校期间成绩排在前20%与前20%-40%的毕业生中分别有64.3%、64.8%获得Offer,明显高于成绩处于中下游的毕业生。然而,头部20%毕业生签约率不足13.6%,这一比例随成绩排名区间靠后而上升。


工学毕业生录取率接近7成,语言类垫底


毕业生专业方面,工学毕业生收获Offer占比最高,达67.8%,其次是经管类(62.3%)。结合上文所分析,工科生的专业背景与就业期望更侧重技术、研发等人才需求大的核心岗位,落实就业较其他专业更轻松。相反,语言类专业收获Offer的占比为54%,在整体专业中垫底。


名校毕业生求职有光环加持,专科生受益于专业与经验


双一流院校毕业生主要将获得Offer归因于名校光环,占比68.8%,且选择“学习成绩”、“学生干部经历”作为原因的占比也要更高于其它类院校毕业生。相对而言,专科生认为实习经历、社会经验、专业就业前景、求职目标明确、人脉等因素是被企业选择的因素。


迷茫成为未获Offer主因,农村毕业生因机会少而更加被动


针对没有获得Offer的原因,43.6%的应届毕业生归因于自身太迷茫,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工作。从户口类型来看,由于“没有满足我要求的工作”、“简历投递太少”等主观性而延长求职周期的城市户口毕业生占比更高,而“获取工作机会渠道少(39.9%)”、“未满足用人单位要求(38.9%)”、“获得面试机会太少(34.5%)“等外部障碍则让农村户口毕业生处于求职被动一方。


8成签约毕业生工作与专业对口,84.7%认为符合预期


当已经签约的应届毕业生被问及工作与专业是否对口时,78.9%给予了肯定答复,整体对口情况较好。


在期望管理方面,84.7%签约者认为工作与预期相符,其中20.8%表示“非常符合”。而选择“不太符合”、“完全不符合”的分别占14.7%、0.6%。虽然截至4月中旬,应届毕业生签约率不高,但进行签约的毕业生对工作机会整体满意,年轻一代求职者对工作的选择更加注重自我喜好,“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有所转变。


民营企业仍是促就业主力,吸纳超4成签约毕业生


对比已签约毕业生的期望与实际签约情况,43.5%的签约毕业生都流向民营企业,远高出期望占比的21.4%。国有企业因体量大、用人需求高,在签约情况上以35.5%排在第二,低于期望占比一成左右。此外,成功进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占比均与期望值有所落差,虽然近年来国考与公考热度不断攀升,但严格的准入门槛和人数限制也加大了人才筛选力度。


37%签约男生落定技术岗,女生更偏离核心职能


应届毕业生签约的岗位类型体现出了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在就业结构上偏离核心岗位的现象仍存。具体来看,在已签约的男女毕业生签约岗位中,技术占比均为最高,但男性却几乎较女性高出一倍;还有12.8%的男性毕业生签约研发一职,女性则占比7.8%。而对女性来说,财务/审计/税务与人力资源共同以11.8%的占比排在第二,远超男性毕业生;运营、公关等岗位的女性签约率也更高。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严峻的就业形势促使2021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心态略显“佛系”,进行找工作的规模同期收缩,而在年轻一代更丰富多元的就业观念下,进入自由职业、慢就业、学习镀金的占比均有扩张。针对有找工作计划的毕业生群体,他们的求稳心态也体现在了就业期待与企业选择中,并且更加注重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喜好,寻求理想工作。


虽然年轻准职场人面对就业更加从容,但毕业生也应该避免“眼高手低”和佛系等待,积极通过技能提升、实习、求职准备等行动,争取斩获更多机遇。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