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我为什么开始写长文发微信,好多人以为我是要做企业宣传,的确,很多咨询公司的合伙人都是通过运营一个微信号或微博号,打造专业形象和影响力,进而获客的,但我去年开始决定写长文的时候,确实不是这个目的。
我自己常年在项目一线,无论是提案、项目执行、培训、成果汇报,每个环节我发现自己需要反复沟通一些几乎相近的内容,当然,沟通对象不同,我们面对的问题不同,但很多方法论的基本逻辑是相似的,我天生是一个语速比较快的人,相同的内容反复说,语速可能会更快一些,因此,很多时候沟通效果不是最好。所以,我突发奇想,抽空把一些我经常要表达的内容逻辑写成文章,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境,除了语言表达之外,能再转给他一篇文章,这样的沟通效果可能更好一些。所以,我写长文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我和他人的沟通成本。
今天我沟通的对象是进入伯特的新人,无论是否有相关工作经验,以下内容普遍适用,对于新人,大多都会感觉我们公司的规矩多,管理细,比如,一个新人入职和转正期间,行为评估有70多条内容。包括怎么称呼客户,怎么写邮件,怎么发邮件,怎么做表格,如何在项目组内传递信息,如何跟客户交互信息等等。尤其是文本格式,沟通习惯等要求近乎苛刻,他们觉得无足轻重的问题,会被项目经理严肃指出,甚至会因此解除合同,背后吐槽或被认为吹毛求疵。事实上,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愿意“被改变”,如果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细节,新人认为不重要,这种认知差距不改变,工作协作的过程会一直出现问题,所以我大致梳理一下这些规矩的类型,想说明一个结论——伯特咨询很多规矩的底层逻辑是为了降低沟通成本。
规矩一:所有文本,必须做到“过程可高效追溯”
这条规则具体会表现在如下场景,例如:
● 所有的邮件如果相同主题的内容,必须在原邮件上转发;这样收到邮件的人,滚轮可追溯查看整个事件在时间进程中的脉络;
● 原始信息和数据要保留并呈现推导逻辑;比如客户给了一份原始文件,那么原始文件要首先附在第一个Sheet上,然后再展开顾问的逻辑推导与文本加工;涉及外部调研的内容,也要首先说明出处和原始信息及其结构,然后指明借鉴的环节;
● 所有数据的计算、内容的推导必须有明确的文字说明、标识或公式,可以在不当面沟通的情况下,让接收信息的人完整还原信息加工的逻辑与方法;
● 多个文件处理,尽量使用Excel,合理设计多个表单之间的逻辑关系,承前启后,不仅提高数据协同处理效率,也降低信息传递和阅读成本;
● 如果涉及到外部参考资料,需附上所参考资料的原文件或者网址链接,且对该份资料的提取、转化逻辑进行简要说明。
规矩二:必须使用公司文件模板和文件命名法则
● 事实上,伯特很早之前就专门研究过文件命名方法,现在统一要求的文件命名法最大的好处是过程可追溯,同时,最新版肯定在同类文件的最下面,收到文件的人可以清楚地知道这是第几个修改版本,以及是否为最终版;
● 关于文件模板,包括会议纪要、访谈纪要、项目计划、周报告、调研报告、数据推导报告等等,为了让使用者理解,还提供了模板样本,这些文件模板的价值不仅是为了统一形象,更重要的作用就是降低沟通成本,如果公司修改模板,那么大概率也是为了进一步降低沟通成本。人们对着自己熟悉的文本结构会提高阅读速度;人们总是对段间距更加敏感,因为便于一目了然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条目阅读成本远低于大段文本;能用表格的尽量用表格;人们对表格的阅读习惯不喜欢看到大量的空格,否则容易造成头脑中的信息割裂;我们正是基于很多这样的细节,持续改进并规范了各种文件模板;
● 相同的文件模板,便于信息复用借鉴,节省了文件排版的时间。对于多人合作的项目组而言,使用文件模板能够显著提升最终交付成果的整合效率,在这种时候“千篇一律”是值得肯定的表现。
规矩三:概念措辞、文本标识、编号法则、甚至内容排序方式,在一个项目组内必须统一
● 这条规则基本针对内部项目管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发现,项目组内协作最大的障碍是各自为政,比如,有些人喜欢把特殊信息加个黄底纹,另一些人习惯标识成红字;有些人习惯把岗位称为职位,有些人喜欢写个英文Position;还有一些包括字体字号排版习惯之类的问题,总之,在每个人自己那里,这些概念和标识都是自洽的,但是整合在一起,整个文本乱七八糟,估计神仙下凡来当项目经理也会搞的很烦躁。
● 尽量给概念下文字定义,这样可以帮助大家建立共识,如果你看到已有的概念定义,要无条件按照定义执行,没必要解释你对这个概念不同的理解。本来这个世界上就有各种各样的定义版本,广义的、狭义的、中式的、日式的,无所谓对错,概念是用来支撑后续对话的基础。
● 很多新人来到伯特,总是期待能够在方法论、工具和经验层面获得指导,对这些文本问题感觉毫不重要,完全一副不在乎的样子,甚至屡教不改。我们不想再听到“哦,这个啊,我加上就行”“哦,这个啊,我忘了”“哦,这个改一下很快的”“这个内容当初是我给自己看的,忘了删了”“这个内容当时我没听清楚”“我觉得这样子也差不多”等等。大家都听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想说,那些在新人眼中看似没啥了不起且经常遗忘的规则,恰恰是项目经理进行项目管理的军法号令,所以从入行开始,如果能理解这些规则的目的与作用,可以更好地践行,也能为未来高效地管理项目打下基础。
概念澄清并统一措辞,标准化文本格式与标识,这些习惯可以极大地提高项目组成员的协作效率。同样的,所有文本成果到了内部评审和客户汇报交付时,也能够同样发挥因为“千篇一律”所带来的高效统合效果。
规矩四: 按指令执行就是沟通成本最低的路径
● 对新人来说,我们强调理解了要执行,不理解先按照指令执行,但很多实际情况不是这样。新人喜欢在执行的时候加上很多自己的理解与观点(我们觉得可能这是因为他觉得这才是咨询顾问的角色),结果工作交上来,需要大量的解释沟通,如果方向一致当然是好事,但大部分情况下,因为信息不对等,新人自说自话的逻辑往往是行不通的,就会造成返工。
● 学生听懂老师,比老师理解学生更加重要;我不听你解释,不是不尊重,只是没时间;好多新人在被指出工作中的问题点时,习惯出于自我防卫的心理急于解释自己当时是怎么考虑的,这类型沟通内容偶尔会对项目经理有提示、有启发,但更多情况下,绝大部分“解释”是在浪费项目经理的时间。我们鼓励新人自己进行复盘,别人不会因为你的解释而对你的工作能力有任何改观,反而如果每次你都要说一大通,我们会评价你是个沟通成本太高的人。
● 及时沟通确认,确保指令与执行保持一致。勤笔头顶个好记性,要完整记录要求,如果可能,尽快做个成果示例当面再确认一次,按照指令把工作完成是第一要务。如果自己有不同的思路和想法,可以在已经完成指令工作目标的前提下,制作多一个版本的内容,项目经理将很乐意跟你讨论。最不希望看到的情况是因为你有新的思路,所以指令工作你也没做,但新的思路又走不通,这样你就浪费了团队的时间成本。
最后,我想说明,为什么降低沟通成本如此重要。
每家企业,无论大小,都是为了价值创造而存在的,如果企业创造的价值市场上不需要了,或者贬值了,企业就面临亏损甚至倒闭的风险,反之,如果企业创造的价值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那么企业就获得了大环境层面的发展壮大的机会,所以说,价值创造是企业的核心使命。而企业管理,其本质就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打造最简单高效的价值创造流程,一切管理方法和举措,都是为了这个目标服务的。对于咨询公司而言,我们是典型的B2B服务,价值创造过程一般都是复杂的,所以合伙人的核心使命是让这个过程变得高效。围绕降低沟通成本,对于新人我们有以上最重要的几点要求,对于成熟的顾问团队,我们还有另外几点要求,主要是针对客户界面的沟通方法。总之,对于咨询公司的业务来说,降低沟通成本就等同于高效,是伯特公司内部管理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很多行为要求的思想根源,希望此文能促成新人的理解与共识,缩短磨合期。
(完)
本文作者:伯特咨询创始人
更多精彩文章、精品书籍推荐请搜索并关注“伯特咨询”微信公众号或知乎号
愿景、目标与任务管理这三个功能是环环相扣的,任务的澄清即“任务分解”是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具挑战的一步,软件工具在推行的过程中,很多真实的场景触发了一些反思。
点击查看详细>>坚持面向未来的流程制度优化,尤其针对To B业务类型的企业是至关重要的发展大动脉。
点击查看详细>>了解企业在加薪这件事儿上的决策逻辑,节约薪资沟通的成本。
点击查看详细>>不同类别的管理信息化项目出发点和应对策略完全不同,对乙方的能力要求也不同,需要先把客户需求对号入座,才能给出适宜的解决方案建议。
点击查看详细>>“人盯人”的管理模式基于金字塔式的组织架构已经深入人心,但时代改变,技术交叠进阶,越来越多的管理方法正在取代这种成本最高的习惯逻辑。
点击查看详细>>企业的管理体系建设要时刻“不忘初心”,要坚持用目标结果的有效性作为流程优化的首要目标。
点击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