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人力资本管理专家 人力资本管理软件-HCM
网站导航

首页 > 资讯分享 > 原创文章 >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 伯特咨询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 伯特咨询

来源: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发布时间:2023-06-27    浏览次数:


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叫做“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提起这句话,是因为前两天跟朋友碰面,偶然聊到一个我们都熟识的人,话题总有始终,我记得最后一句话就是这句。


生活中能看到很多这样的情景,四肢健全的乞丐;对渣男欲罢不能的怨女;一边暴饮暴食一边吃减肥药的胖子;讳疾忌医的重症;梦想一夜暴富的受骗人……


职场里也有这样的见闻,员工违规操作而导致的工伤;不思进取的员工被企业淘汰;不停地抱怨别人和环境阻碍了自己的成就;拉了一堆亲朋故友共事,最后事情干不好关系也搞僵了……


聊聊我对这类事情的几个观点


1、不要让自己成为别人施舍怜悯的对象。人都会经历坎坷遭遇波折,甚至会落入不幸的境地,这是我们无法选择的,一如我们无法改变天气,无法改变出身,无法改变宿命,但并不是所有陷入不幸境地的人都会被贴上“可怜”的标签,只有那些自怨自艾的人,自己觉得自己可怜的人才会真正成为渴望被怜悯、努力获取他人怜悯、甚至通过他人的怜悯而获益的人,这种心态与随之而来的乞求姿势正是可恨之一处。


2、那些看似该做而没做的事情和不应该做而做了的行为,没有旁观者想象的那么容易。人们已经习惯了用因果律来理解和评价事物,但这个世界不是简单的因果链条,而是互为因果的复杂系统,原因本身是结果,结果也可能是原因。


任何一个因素,在系统中都可能和其他因素产生互动关系。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很多的「果」并没有简单直接的「因」,我们去做归因主要还是为了烘托美德的重要性,谨慎、勤奋、节制、中庸、这些温良恭俭让总会让人变的更好一些,但放在绝大多数人那里都是极难做到的,倒不应该是因为可怜人做不到而显得格外可恨。


3、世人都有救世主情节,总是希望在施予救助或施舍怜悯之后获得心理的某种回报,这种回报不是简单的感谢,而是施舍对象的境遇改变,如果自己通过某些方式,大部分是劝告或资助,给予了对方自己认为的帮助,一旦发现对方没有发生预期中改变,那么这份怒其不争的恨意便油然而生,某种程度上,这种情感有一半是源于自己的心理回报没有得到满足。


4、以前听过一个美国老刑警总结的一句话,他说这个世界上的罪犯有三种,Mad,Sad,Bad,所以这句话反过来说有些场景下是可以的,一个可恨的人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概率是个可怜的、被逼无奈的人。


即使面对犯罪这类十足可恨的行为,人们也或许会有怜悯之心。可见人类情感判断大多发乎真心,本来也就不是什么标准化和单纯的东西,五味杂陈用来形容应该是合适的,很多感知相伴而生交替重叠,类似可怜可恨、爱恨交加、悲喜交集,痛并快乐,这类现象是普遍的人生写照吧。所以我现在越来越喜欢这种看似矛盾却更加丰满的复合型标签,例如最近常常出现在脑海中的:谨慎且热烈的情感,慈悲且勇猛的佛教,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5、可怜也好,可恨也罢,除了对象可能一致之外,还有很重要的共同点,那就是改变,我在很多演讲分享中提过这样几个观点,在此复述总结一下:


首先,人喜欢改变,人的基因是有进化趋势的;但是不喜欢被改变;


其次,人的一生最大的问题不是找不到正确的方法,而是很难在实践中持久地背离自己的本性,胖子减肥,烟鬼戒烟,开始很容易,让你感到明天就成长了,就改变了,但时间这个魔鬼迟早要扑上来的。


所以,逆着自己的天性向某个方向前进,这个过程叫做修行。佛经里说,“修”意为改变调整,“行”意为实践,在我看来,通过修行,持续的、点点滴滴地改变自己,不断进步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顺着人性做事,逆着人性成长,希望大家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努力,去到你想达到的生命高度。






(完) 


本文作者:伯特咨询创始人



更多精彩文章、精品书籍推荐请搜索并关注“伯特咨询”微信公众号或知乎号


+86 (021) 6660 0069
总部: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518号宝华城市晶典大厦4楼

版权所有©伯特管理咨询公司   沪ICP备12025008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1269号

微信

顶部
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专业积累
企业愿景
客户名录
加入我们
职业发展
员工留言
诚邀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管理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战略
定岗定编定薪
绩效激励体系
员工能力开发
人力资本管理
组织效能诊断
选拔招聘服务
人力资本软件
培训与发展
领导力
训练营
体验式学习
大脑引擎
精品课程
资讯分享
原创文章
读书笔记
人力资本数字新闻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